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加州鲈烂身病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24-07-05 来源:宜良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2461

随着气温水温升高,加州鲈的病害逐渐增多,其中花身、烂身是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成活率,更影响售卖。加州鲈烂身病类型分为2大类:细菌型烂身(气单胞菌型、诺卡氏菌等)和病毒型烂身(蛙虹彩病毒)。防控措施如下:

图1 (2).jpg

图1.加州鲈“烂身病”症状。(摄于2024年6月20日)

1.细菌型花身、烂身:

在细菌型花身、烂身这一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由于加州鲈鱼体质较弱,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伤口。例如,如果我们卖鱼后不及时消毒,很容易造成腐烂的身体,我们也应该定期进行抑菌消毒,避免机械损伤,做好寄生虫的防控;危害最严重、治疗难度最大的病原是诺卡氏菌,诺卡氏菌是水产养殖中为数不多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之一,病灶处常形成脓疮或结节。诺卡氏菌潜伏时间长,出现症状时已感染多时,诺卡氏菌抗药性日趋严重,治疗难度较大,有发病史的鱼塘,如清塘不彻底则次年发病率较高。

1.1.流行特点:加州鲈鱼诺卡氏菌病流行季节较长,每年4月份-11月份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份-9月份,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据研究统计,加州鲈鱼诺卡氏菌病的自然发病率达15-30%,严重时可达60%,发病周期长,累积死亡率高达80%以上。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加州鲈成鱼,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发病鱼的规格也越来越小,必须重视。          

图2.png

图2.诺卡氏菌引起的“烂身病”。(摄于2024年6月18日) 

1.2.发病症状:

鱼体表面会出现浅表性溃疡或凸起,有点状或片状水肿,体表层凸起浓疮破损后形成溃疡状出血斑,用手轻轻挤压会溢出脓液;解剖后可以看到肝、脾、肾、肌肉、膘腔、鳃丝都会出现白色结节,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白色结节向外突出,部分鱼后肾形成巨大的囊肿物,挤压有白色脓液流出。

由诺卡氏菌引起的鲈鱼损失通常是复发性的,多次复发不能彻底治愈。该病持续1个-2个月,虽然死鱼的数量每天都没有爆炸性增加,但发病时间长,损失明显。

图3 (2).jpg

图3.诺卡氏菌解剖后可以看到白色结节。(摄于2024年6月26日)

2.虹彩病毒型花身、烂身:容易被误诊为诺卡氏菌感染,也会出现腐烂的身体,但腐烂的身体不同于圆形溃疡腐烂的身体,深层腐烂到肌肉和骨骼,导致肌肉坏死,挤压不会有脓,肝脏解剖后也会有白点,但脾、肾、鳃、肌肉没有白点,用手触摸也没有突出。虹彩病毒通常具有病程短、发病急的特点,从发病到大量死鱼只需几天时间,而且它们表现出爆发性死亡,难以控制。               

图4 (2).jpg

图4.虹彩病毒解剖症状。(摄于2024年6月28日)

3.加州鲈花身、烂身的防控:

3.1.做好鱼体保健,帮助调节肝胆,调节鱼体免疫力(糖甘舒+金肝利胆+水质调控); 

3.2.加强抗应激管理(泼洒安稳)。  

3.3.诺卡氏菌繁殖较慢,潜伏周期较长,抗药性较强。有发病史池塘要彻底清塘,用温和的碘制剂彻底消毒水体;内服抗生素时最好配伍用药,并适当延长治疗周期(建议糖甘舒+止雪肠鳃康+诺无忧)。        

3.4.病毒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无特效药,主要靠预防。平常要做好鲈鱼体质的保健工作,增强体质,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做好日常保健与水质调控(建议糖甘舒+独立清+液肽美)。

3.5.普通腐烂身体通常不那么严重的话,可以采取池水消毒,然后喂一些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加护肝药物如糖甘舒+止雪肠腮康,会很快好转。

  3.6烂身发病时应适当减少投喂,避免反复多次消杀,最后一次消杀处理后及时调水,尤其是调节藻相,投施微生态制剂,丰富菌相。     

在高温季节,鲈鱼疾病易多发,因此,应提前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增强鱼体的体质和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防重于治,这是确保鱼群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