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又称烟草疫病,烟农称为“黑秆疯”、“黑根”、“乌头病”。该病多发生于成株期,少数苗床期发生。黑胫病在苗床期和大田成株期均可发生,以大田成株期危害最重。在苗床期,首先在近土表的茎基部或根茎基部呈暗褐色至黑色条斑,湿度大时可扩展到顶部叶片,茎基部出现白色霉状物(菌丝、孢子囊),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干燥时,病苗呈黑褐色死亡。在成株期,该病害症状典型,危害最重。主要危害部位是茎基部和根系。该病先在茎基部出现黑色凹陷的斑点,然后病斑纵向横向扩展,很快绕茎一周呈黑褐色病斑,沿茎基部向上扩展可大30cm至70cm不等。茎基组织坏死,叶片自下而上变黄,遇高温烈日暴晒,全株叶片突然萎蔫下垂植株枯死。纵剖病茎,可以看到髓干缩成碟片状,碟片之间有稀疏的白色菌丝。根系发病也是成黑褐色,后期腐烂。
图1.烟草黑胫病发病地块(2024年7月21日拍摄于镇沅县勐大镇文雷村)
图2.烟草黑胫病发病烟株(2024年7月21日拍摄于镇沅县勐大镇文雷村)
图3.烟草黑胫病发病烟株烟叶(2024年7月21日拍摄于镇沅县勐大镇文雷村)
图4.烟草黑胫病发病烟株(2024年7月21日拍摄于镇沅县勐大镇文雷村)
图5.烟草黑胫病发病烟株根部(2024年7月21日拍摄于镇沅县勐大镇文雷村)
烟草黑胫病的病菌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和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侵染烟株,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靠雨水、风、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该菌喜高温高湿,菌丝生长温限10℃至36℃,最适温度28℃至32℃。孢子囊产生最适温24℃至28℃。游动孢子萌发和活动温度范围7℃至34℃,最适温度20℃,萌发时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上。降雨及田间土壤湿度是黑胫病流行的关键性因素,在适温条件下,雨后相对湿度80%以上保持3天至5天,病害即可流行。低洼地、土壤黏重地、碱性大、有效钙镁和氮含量较高地块易发病。平畦、大水漫灌地块发病更为严重。
烟草黑胫病的防治:
1.种植抗(耐)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胫病最经济有效措施。
2.轮作。该病害的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均较窄,可以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3.铲除烟根、茎及其他病株残体。这是一项有效的栽培措施,包括移栽时剔除病苗,田间彻底清除病残体,当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作适当处理,不得随手乱扔,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4.平整土地,高垅栽培,防止积水。
5.根据烟草黑胫病菌主要分布在土表0cm至5cm处,且主要在茎基部和根系上发生侵染,及现蕾前为感病阶段等特点,在移栽后3周至6周内、在发病初期防治,施药方法是向茎基部及其土表浇灌法。
6.防治药品可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0克至120克/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50%氟吧啉·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克至100克/亩药液淋茎浇根。也可以每亩用25克至50克的10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淋茎浇根,注意,使用该药防治时,不能以其它农药混用,在浇根后三天内不能使用其它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