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切花月季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这样管理避免损失
发布日期:2024-07-26 来源:运营中心 阅读:2535

月季适应性强,但在天气炎热时,特别是雨季,容易发生病害,影响月季的正常开花和美观程度,因此,要及时防治各种病害。月季具体有哪些常见的病害呢?我们一起来看。

图片1.png

月季(2023年6月16日摄)。

一、月季霜霉病防治

1.发生规律: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温度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病原孢子从叶背面的气孔侵入,侵入时需要有水滴条件,侵入过程3小时左右。侵入后温度在10℃-25℃,空气湿度为100%时,经过18小时开始形成新的孢子。

病菌在活体植株的病叶、病枝、病花上遗留;主要通过气流和雨滴溅散传播。

2.防治措施:环境调节措施,在秋、冬季及早春或连续下雨天,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白天度控制在26℃-28℃、夜间湿度控制在60%-65%;减少水肥供给、控制切花密度;通过加温排湿等环境控制措施,抑制霜霉病菌的繁殖和发生。

图片2.png

月季(2023年6月16日摄)。

二、月季灰霉病防治

1.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菌核潜伏在病部越冬,产生分生孢子侵染,繁殖温度2℃-21℃,最适15℃,空气湿度大和叶片上有水珠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栽培过密、大棚积水或通风不好的地方易发病。每年5月-9月高温多雨期间发病较重,冬春干燥期间发病较轻。采收后储运期间,花朵呼吸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灰霉病,花瓣产生病斑或腐烂。

2.防治措施:通风排湿湿度,减少叶面、花瓣无液滴,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冷库循环风吹干表面。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50%扑海因1000倍液-1200倍液、25%EC菌思奇1500倍液防治。棚内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降到80%;定期在植株基部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200倍液、代森锰锌1000倍液-1200倍液等预防防治剪口处的灰霉病、枝枯病。

三、月季白粉病防治

1.发病规律:白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丝体侵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云南春季3月-5月和秋季9月-10月发生较多,春季为害较重,温室大棚内栽培周年发生。大棚内2℃-5℃以上可发生白粉病。夜温度低于15℃-16℃、相对湿度90%-99%,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湿度低于40%,于孢子形成及释放。

2.防治方法:改善设施及栽培环境条件;合理密度、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白天增加湿度抑制孢子形成和释放,夜间降低湿度抑制孢子萌发及侵入。其次,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发病初期用乙嘧酚磺酸酯1700倍液、露娜森(氟菌.肟菌脂)1500倍液-2000倍液(易发生药害)、29%绿妃(吡萘嘧菌脂)60ml/亩、 绘绿2000倍液、白富灵1000倍液;80%白粉净水剂1000倍液-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防治,几种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以上就是月季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做好病害防治可以保证月季正常开花且保持美观。具体也可以拨打12580转8号键免费咨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


撰稿:陈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