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 施甸县水稻白叶枯病以叶缘型病斑较为常见。发病初期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或波浪纹,最后变灰白色而枯 死。俗称着风、白叶瘟等。高温多湿极易发病,水稻一般于分蘖盛期开始发病,严重的,稻株大量枯死,造成水稻减产;孕穗抽穗前期发病,可延迟抽穗,穗形变小,粒数减少;孕穗后发病,粒重减轻,不实率增加,是中国植物检疫对象。
水稻白叶枯病初期病斑(2024年9月13日摄于甸阳镇团树村)
水稻白叶枯病后期波浪纹病斑(2024年9月13日摄于甸阳镇团树村)
施甸县近2个多月,连续阴雨寡照,加之水稻灌浆期,田间密度大,通风透气差,易发白叶枯病。根据职能部门调查显示,白叶枯病呈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偏施氮肥及种植水稻两系核不育系亲本、试验品种、楚粳、多系1号的农户应注意观察,适时做好药剂补救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中心病塘(2024年9月13日摄于甸阳镇团树村)
水稻白叶枯病易感品种连片发病(2024年9月13日摄于甸阳镇团树村)
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策略是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农业防治,增强植株抗性,有效控制菌源数量,辅以化学药剂补救防治的原则进行。
一、农业防治:第一,选择栽培优良抗病品种是预防水稻白叶枯病的首要措施;第二,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作物自身抗性。注意田间排水、通风,避免高温多湿诱发病害发生;第三,合理轮作。通过改变种植作物的种类,避免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二、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三、化学药剂防治。药剂可以选择使用20%噻森铜悬浮剂100毫升/亩、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30克/亩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25克/亩,兑水45千克,于发病初期交替喷雾防治1次-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