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易门县计划种植玉米10.6万亩。根据前期天气情况及县气象局气候预测和我县历年玉米病虫发生发展规律,2023年全县玉米病虫害总趋势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病虫偏重发生,预计发生总面积13.84万亩次,其中病害8.13万亩次,虫害5.71万亩次。
一.发生趋势预测
(一)玉米锈病:预计中等发生、部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次,盛发期拔节至抽雄期,全县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生。
(二)玉米大斑病:预计中等发生,部分地区及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5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六街、小街、铜厂。
(三)玉米小斑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部分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6万亩次,全县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生。
(四)玉米灰斑病:预计中等发生,铜厂、绿汁、十街、浦贝、小街的部分高海拔地区及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盛发期为开花吐丝至灌浆期,预计发生面积2.63万亩次。
(五)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感病品种中等至偏重发生,水肥条件好的田地块发生较严重,发生面积0.97万亩次。
(六)玉米白斑病:预计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盛发期为开花吐丝至灌浆期,发生面积0.12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为十街、绿汁、浦贝、龙泉、六街,以十街发生最为严重。
(七)玉米蚜虫:预计中等发生、部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5万亩次,盛发期大喇叭口至成熟期,全县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生。
(八)玉米螟: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1万亩次,全县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生。
(九)玉米粘虫:预计轻发生,部分中等发生,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容易暴发危害,发生面积0.45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2023年1月至5月上旬降水特少,仅11.3mm,气温偏高,气象预测2023年5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到略偏晚。不利于玉米的出苗和生长,削弱了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二)玉米品种众多,抗病虫性不一致,生育时期不一致且跨度大,鲜食玉米从4月份底开始至今陆续采收,部分有水浇灌的饲用玉米出苗至拔节期,少部分播种早的已经进入喇叭口期,个别抽雄吐丝期,大面积还未播种,以上众多因素为病虫繁殖为害提供了丰富的寄主作物,病虫世代重叠,基数和种类不断增加。
(三)病虫基数:多年的干旱暖冬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和生长为害,病虫源基数大。
三.防治意见
(一) 选用抗病虫或耐病虫的品种。
(二)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下部病虫叶,减少病虫源基数。
(三)生物防治: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释放害虫天敌、田间挂色板,诱杀害虫成虫。
(四)农药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高质量施药器械,杜绝农药跑冒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
1.锈病:选择50%粉锈清100克/亩或15%三唑酮粉剂100g/亩或20%三唑酮乳油50-60g/亩对水45公斤喷雾。
2.大小斑病:选择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水45公斤喷雾。
3.玉米灰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对水45千克喷施。
4.玉米纹枯病:田间病株率在3-5%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45千克,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再用药防治1次,连喷2次,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5.玉米白斑病: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使用量施药。在发病初期防治可减轻病害扩展。
6.蚜虫:选用70%吡虫啉6克/亩或3%啶虫脒40—50ml/亩或20%吡虫啉(康福多)20ml/亩对水45kg喷雾防治。
7.玉米螟:心叶末期后,为害叶率达到10%、吐丝期后,为害穗率达5%,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及细土按照1:15的比例拌匀,然后撒入喇叭口内,也可以用药液进行灌注。
8.玉米粘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亩或2.5%敌杀死30毫升/亩对水45kg喷雾防治,主要喷洒植株上部,田间地头、路边杂草都要喷到,以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