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感染发病。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重病株叶片枯萎脱落,最终死亡。烟株感病后,先是新叶叶脉组织变浅绿色,接着叶肉组织呈不均匀褪绿而形成斑驳,而后褪绿组织变淡,形成淡绿和浓绿相间或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病叶边缘向背而卷曲。病叶变色部分后期易发生日灼或受次生菌的侵染,导致病叶黄化、焦枯和破碎,失去使用价值。
图1.叶肉组织呈不均匀褪绿且形成斑驳。(2023年6月27日摄)
施肥过程中应避免施用未彻底腐熟的粪肥,不重茬。打顶抹芽,大风和昆虫为害等人为和自然行为使烟叶造成伤口,让病毒有机会接触传染并加速该病传播。温度、湿度和光照对本病发生影响不大,但高温会引起花叶灼斑坏死。连作地或前茬为番茄、辣椒、油菜等,花叶病发生较重。土壤肥力差,排水不良的地块,烟株长势弱,也容易发病。栽烟季节迟早与病害发生也有一定关系,适当早栽可使病害显著减少。品种间抗病力差异较大,种植抗病品种的烟田烟株不发病或病情较轻。
防治方法:
(1)优化布局。实行轮作,避免在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蔬菜或花卉为前茬作物的区域种植。
(2) 毒源控制。剩余烟苗或废弃烟苗,及时清除,并集中处理。田间操作注意卫生,对早期发病烟株要及时拔除,烟花烟杈、底脚叶等要及时带出烟田外销毁。烟叶采收后,清除烟秆等病残体,烘烤结束后清理烤房附近烟叶废屑等,并集中处理。
(3) 无毒烟苗生产。严格设备设施消毒,严控剪叶过程传毒。
(4)杜绝病苗入田。移栽出棚前进行烟草花叶病毒快速检测,烟苗带毒率超过0.1%不能移栽。出棚移栽前,喷施抗病毒剂1次,可选用8%宁南霉素水剂1600倍液、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900倍液等药剂。
(5) 田间传毒控制。揭膜培土、追肥和中耕、底脚叶清理和打顶等同步化进行,尽量减少田间操作。田间农事操作顺序保证先健株后病株。
(6) 免疫诱抗。移栽后15天以内,喷施一次免疫诱抗剂,可选用3%超敏蛋白微粒剂3000倍液-5000倍液、6%寡糖链蛋白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1200倍液、0.5%香菇多糖水剂300倍液-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