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3-07-05 来源:秉烈乡 浏览:439次
分享到:

稻纵卷叶螟是鳞翅目草螟科纵卷叶野螟属节肢动物。又称水稻瘤野螟、卷叶虫、刮青虫、白叶虫等。成虫是小型蛾子,雌蛾体长8毫米-9毫米,翅展18毫米,体、翅淡黄褐色,前翅有3条黑褐色条斑,内、外横条斑斜贯翅面,中间1条很短,翅外缘有1条黑褐色宽边。后翅也有2横带,内横线短,不达边缘,外缘也有灰黑色宽带。身体背面黄褐色,腹面白色。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有1个突起的小黑点,黑点附近有暗褐色毛和黄褐色长毛,呈眼状。静止时前后翅斜展在背部两旁,雄蛾尾部举起。

     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4毫米-19毫米,橘红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纹,近前缘中央有并列的褐色斑点两颗,两侧各有一条由褐点组成的弧形斑。后缘有两条向前延伸的尖条斑。

     稻纵卷叶螟是中国部分地区主要的水稻害虫,以幼虫吐丝将稻叶纵缀成苞,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组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

IMG_20230705_171233.jpg 图1. 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颜色鲜艳。(2023年7月5日摄)

发生情况:7月4日,文山市植保站和秉烈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秉烈乡秉烈村、迷勒湾村开展水稻田间调查稻纵卷叶螟情况,经过详细的调查,稻纵卷叶螟平均卷叶率2.6%,最高15%。田间平均幼虫量22头/百丛,最高61头/百丛。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杂草。初孵幼虫先在叶鞘内活动,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号称卷叶尖,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可吐丝缀合稻叶两边,使叶片纵卷成筒状,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幼虫可展转危害多个叶片。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受害,影响开花结实,千粒重下降减产和品质下降。

IMG_20230705_170954.jpg 图2. 使水稻叶片纵卷成筒状,叶片呈白色条斑。(2023年7月5日摄)

  防治方法:

1.适当推迟播栽期,使水稻易感虫期避开稻纵卷叶螟高发期及迁入高峰期。 2.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下代虫源。 3.严格防控秧苗期和生长后期(孕穗-乳熟期)的稻纵卷叶螟,适当放宽中间期的防治指标。防治指标为2龄-3龄幼虫高峰期百丛有效虫量分蘖期40条,秧苗期、穗期百丛20条。 4.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可使用31%氟腈·唑磷微乳剂、毒死蜱、稻丰散、苏云金杆菌(Bt)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00克/亩,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25%EC毒死蜱·三唑磷30克有效成分/亩;杀虫单或杀虫双75克有效成分/亩;丙溴磷50克有效成分/亩。对2龄幼虫的防治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等。均兑足45千克-50千克水,细雾均匀喷雾于稻株中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