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隐翅虫识别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3-07-14 来源:景洪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562次
分享到: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鞘翅极短,因其后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是鞘翅目第一大科,种类多,分布广。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

  体型特征:多数细长,体小,身长在1至25毫米,大部分种类虫体呈狭长型,鞘翅 短而厚,后翅发达,起飞时能迅速从鞘翅下展开,飞行后靠腹部和足的帮助叠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触角多为丝状、偶有向端部逐渐扩粗,腹部通常能做背腹弯曲动 作,受惊时,举起腹端,向敌害射出难闻的雾液。隐翅虫(2023年7月9日)摄.jpg               

隐翅虫(2023年7月9日)摄

  生活习性:隐翅虫具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隐蔽处,夜间出来活动,夏秋两季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强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隐翅虫的毒液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痊愈后伤口颜色与周围皮肤会有差异。

  分布环境:隐翅虫多孳生在隐蔽潮湿的环境内,通常大量栖居在铺垫物与土壤、腐烂的植物残渣、真菌、尸体、粪便、植物花叶等生境中,其中包括人为生境。从农业上看,部分隐翅虫对人有益处,能够捕食玉米螟、叶蝉和飞虱等多种作物的几十种害虫。还有一些毒隐翅虫携带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一些侵入室内的隐翅虫,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隐翅虫停留于皮肤(2023年7月9日)摄.jpg

  隐翅虫停留于皮肤(2023年7月9日)摄

叮咬危害:人体皮肤接触少量毒液后(如隐翅虫从皮肤上爬过),皮肤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若受伤面积不大,会有轻微痒痛感;若受伤面积较大(如多处皮肤被隐翅虫爬过),则会有强烈痒、痛感觉;若人体皮肤接触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肤上),则受伤部位会产生水泡,周围皮肤红肿,水泡与红肿间为一原肤色的圈装部分。

治疗方法:当隐翅虫的体液不小心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所以第一时间应用碱性物质中和(不可用烧碱),可用牙膏,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如果症状严重,及时就医。

当前正处于隐翅虫大规模出现时期,做好以下预防手段:

  1.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关好纱窗;

  2.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

3.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切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

  5.到郊外游玩时,做好必要的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

  6.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甚至是500ml水内加入2至3滴风油精,会在一分半钟内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