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玉米大斑病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23-07-16 来源:孟连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507次
分享到:


日前,孟连县境内高温多雨,非常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须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害及时防治。

1.识别: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苞叶。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cm-10cm,宽1cm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相连成大的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先出现水渍状斑,很快发展为灰绿色的小斑点,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没有典型变色区域的大型病斑。在连雨天的时候,斑块上会出现灰黑色霉层,这主要是由于病原孢子大量分生而造成的,发病后植株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难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造成大面积减产。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孢子。

 

图1.玉米大斑病症状.jpg 

图1.玉米大斑病症状。(2023年7月13日摄)

 图2.玉米大斑病叶片正面.jpg

图2.玉米大斑病叶片正面。(2023年7月13日摄)

 图3.玉米大斑病叶片背面.jpg

图3.玉米大斑病叶片背面。(2023年7月13日摄)

 图4.玉米大斑病植株.jpg

图4.玉米大斑病植株。(2023年7月13日摄)

 

2.防控措施

2.1 推广抗病良种。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

2.1改善耕作栽培环境。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行距播种为宽、窄行种植,变大面积平播为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玉米收获后,要杜绝白茬地过冬,施足底肥,优化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最危险的感病期大部分时间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从而大大减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以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3药剂防治。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次-3次。药剂选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1000倍液,或施特灵水剂2500倍液喷雾。也可以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3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