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趋势:陆稻稻瘟病主要是在杂交稻和一些多年种植的老品种上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由于耕地的固定,栽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氮肥用量增加,使稻瘟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有些发病严重的田块,穗稻瘟发病率高达80%,形成大量白穗,对产量影响很大。
图1.稻瘟病叶片正面。(2023年8月9日摄)
图2.稻瘟病叶片正面。 (2023年8月9日摄)
图3.稻瘟病。(2023年8月9日摄)
图4.稻瘟病。(2023年8月9日摄)
2.防治措施
2.1选用抗病高产良种:目前旱地抗病品种主要有杂交稻新组合类:陆引46、云陆52等。实践证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今后应加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大粒型陆稻品种与其他品种比较,相对比较耐肥,而且抗病,应配合施肥和其他综合农业措施,积极推广大粒品种。
2.2合理施肥:主要是合理配方施肥,尤其要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和过晚施用氮肥;氮、磷、钾要合理配合,做到看气候、看土质、看苗情合理施肥,以增强稻株的自身抗病能力。
2.3消灭病源:及时处理好病草、病谷,是杜绝稻瘟病初次侵染源的有效措施。收稻后烧掉病草,不用病谷做种,播种时用多菌灵拌种。
2.4药剂防治:防治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40g兑水喷雾进行防治;治疗每亩用40%富士1号(稻瘟灵)66.5g-100g兑水喷雾进行治疗。要掌握时期用药,生育期内应及时喷药2次-3次进行防治:苗期叶瘟,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喷药,及早消灭发病中心;穗颈瘟应在打苞未期前喷药1次,齐穗后5天-7天再喷药1次。抽穗期如遇阴雨连绵,应抓紧停雨间隙用药,不要延误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