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鱼常见的肤霉主要有水霉和绵霉两属,菌丝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一端象根样附着于鱼体的损伤处,分枝特多,深入皮肤和肌肉,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收养料的功能;其地大部分菌丝体伸出在鱼体之外,称为外菌丝,可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附着于死鱼的霉菌在12小时-24小时内,可以蔓延至全身。
图1.患肤霉病的草鱼。(2023年3月8日摄)
1.症状及病理变化: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当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到组织细包间隙,侵入的菌丝,极度分枝,且顶端骤然变尖削,向外长成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病”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动作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产生与其他固体物摩擦现象,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终于死亡。
图2.患病的罗非鱼行动迟缓即将死亡。(2022年10月28日摄)
2.流行情况: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现,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流行。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到各种年龄的鱼都可感染。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扦捕、搬运时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以致霉菌侵入伤口而引起发病,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越冬池更为严重。
图3.罗非鱼擦伤后引起肤霉病死亡。(2022年10月28日摄)
3.防治方法:
3.1.鱼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3.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图4.肤霉病死亡的罗非鱼。(2022年10月28日摄)
3.3.在池塘水温低于20℃的秋、冬、春季,由于拉网、寄生虫叮咬、冻伤等原因导致鱼类出现伤口后及时使用【渔美净】波洒,每瓶(500ml)泼洒8亩-10亩/米水深,每天1次,连用2天-3天,可视病情酌情调整用量。
图5.防治肤霉病的无公害中药制剂【渔美净】。(2023年10月10日摄)
3.4.当池塘出现水霉病时,选择晴天上午9时-11时泼洒【高效复合碘】消毒(碘制剂避开强光),水产动物活力较差可提前2小时泼酒【稳速康】后再消毒,下午2时-3时把【渔美净】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煎煮全池均匀泼洒,严重时适当加量,配合每亩每米水深泼酒7.5kg食盐和7.5kg小苏打,撒一遍即可,可以吃料的池塘同时拌喂【速效肠鳃康】+【强肝健胆】+【维动力】,以上药物用法用量按产品标签说明使用,防止细菌性疾病,池塘水体保持适当肥度。
图6.治疗肤霉病的几种配方药。(2023年10月16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