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玉米南方型锈病及其防治
发布日期:2023-11-01 来源:镇沅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1460次
分享到:

      玉米南方型锈病多发生在斯里兰卡、东南亚、非洲、大洋洲,以往中国海南省、台湾省等地有分布,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和玉米种植制度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内陆地区夏秋玉米发现该病,并有由南至北发展的趋势。

  玉米南方型锈病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该病与普通锈病症状主要的区别是: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有时叶片背出现少量夏孢子堆,但仅分布于中脉及其附近;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较淡。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发病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散生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常在周围出现暗色晕圈,冬孢子堆的表皮不破裂。

图1.jpg图1.受玉米南方型锈病危害的玉米叶片。(拍摄于2023年10月27日) 

图2.jpg

图2.受玉米南方型锈病危害的玉米叶片。(拍摄于2023年10月27日)

图3.jpg

图3.受玉米南方型锈病危害的玉米叶片。(拍摄于2023年10月27日)

  玉米南方型锈病原菌产生夏孢子,随风雨传播,辗转危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侵染,使病株率和病叶率不断提高,由点片发展到普遍发病,在适宜条件下,严重度剧增,造成较大危害。高温27℃、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型锈病发生,多发生于南方和低海拨地区。玉米南方型锈病菌也是专性寄生菌,病原菌不能脱离寄主植物而长期存活。夏孢子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进行异地菌源交流。

  玉米南方型锈病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原则。

  1.玉米种植制度改革是控制玉米南方型锈病的最有效途径。病原菌在7月中旬才开始出现夏孢子,因此,积极扩种春玉米,压缩夏秋玉米面积,可有效地避开玉米锈病的危害,达到丰收的目的。

      2.积极推广抗病丰产良种。不同玉米品种抗病性有较大差异,应该积极推广近几年引进筛选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较好的品种种植。

      3.适期播种。对夏秋玉米提倡适当迟播,缩短夏孢子侵染危害的时间,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增施磷钾锌肥增强抗病力。 

  4.药剂防治。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在孕穗末期和吐丝灌浆期各防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