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苗青枯病及其防治
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体主要是附着在人参果的根部并繁殖,从伤口入侵木质部组织,以木质部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并传到地上部分,导致根或茎的导管被堵塞,从而影响水分的运输,导致了叶片萎蔫。青枯病一般会出现两次高发期,一次是在苗期30天左右,一次是在开花期;镇沅县恩乐镇坝区9月初移栽的人参果苗发现该病害。
人参果苗青枯病表现症状为植株白天萎蔫,晚上又恢复,有时植株会同时萎蔫或者是一侧先萎蔫;在潮湿的天气下,根基部会有水渍状,然后变成褐色的斑块,在发病植株的基部会出现些白色的疙瘩,那是植株受到病原菌的侵害以后根系受损,营养输送受阻,人参果的一种自救表现。在高温干旱的时候,一般是在2天至3天就迅速枯死,如果是在低温或者持续阴雨天或者是土壤水分比较重的情况下,会持续发病一个星期左右才会枯死,枯死植株的叶片是保持绿色或者是浅绿色。
图1.人参果苗青枯病植株(拍摄于2023年11月3日)
图2.人参果苗青枯病植株根部(拍摄于2023年11月3日)
图3.人参果苗青枯病植株(拍摄于2023年11月3日)
图4.人参果苗青枯病植株(拍摄于2023年11月3日)
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病菌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年至3年,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一般在气温达到 20℃时开始发病,在35℃至37℃生育最为旺盛。青枯病是人参果、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青枯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药剂仅能控制病情,减轻危害。在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对周围土壤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进行消毒。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抗菌素3000倍至4000倍液、25%络氨铜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300毫升至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