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蝽,分布在中国南方、北方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栽培区,镇沅县民江坝区蔬菜栽培区发现该虫害。
菜蝽危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刺吸蔬菜汁液,尤喜刺吸嫩芽、嫩茎、嫩叶、花蕾和幼荚。被刺处留下黄白色至微黑色斑点。幼苗子叶期受害萎蔫甚至枯死,花期受害则不能结荚或籽粒不饱满。此外,还可传播软腐病。
菜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毫米至9毫米,宽3.2毫米至5毫米,椭圆形,橙黄或橙红色,全体密布刻点。头黑色,侧缘上卷,橙黄或橙红色。前胸背板有6块黑斑,2块在前,4块在后。小盾板具橙黄或橙红 Y 形纹,交会处缢缩。翅革片具橙黄或橙红色曲纹,在翅外缘形成2块黑斑;膜片黑色,具白边。足黄、黑相间。腹部腹面黄白色,具4块纵列黑斑。卵桶状,近孵化时粉红色。末龄若虫头、触角、胸部黑色,头部具三角形黄斑,胸背具3块橘红色斑。
图1.菜蝽成虫。(拍摄于2023年11月13日)
菜蝽发生规律:北方1年发生2代至3代,南方1年发生5代至6代,各地均以成虫的形式在石块下、土缝、落叶、枯草中越冬。于翌春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5月上旬可见各龄若虫及成虫。越冬成虫历期很长,可延续到8月中旬,产卵末期延至8月上旬者,仅能发育完成1代。早期产的卵至6月中、下旬发育为第1代成虫,7月下旬前后出现第2代成虫,大部分为越冬个体;少数可发育至第3代,但难于越冬。5月至9月为成、若虫的主要危害时期。卵多于夜间产在叶背,个别产在茎上,一般每雌虫产卵100多粒,单层成块。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群集在卵壳四周,1龄至3龄有假死性。若、成虫喜在叶背面,早、晚或阴天,成虫有时爬到叶面。若虫期30天至45 天 ,成虫寿命较长,有300余天。镇沅县年平均气温15℃至25℃,全年蔬菜及秋季油菜都发生菜蝽不同程度的危害。
图2.菜蝽成虫。(拍摄于2023年11月12日)
图3.菜蝽危害红萝卜叶。(拍摄于2023年11月12日)
菜蝽防治方法:
1.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落叶;人工摘除卵块,减少越冬虫源。
2.在若虫3龄前可以用以下药剂防治:
①每亩用40%三唑磷乳油50毫升至8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
②每亩用50%丙溴磷乳油80毫升至12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
③每亩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15毫升至2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
④每亩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施,
⑤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75毫升至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
连续防治2次至3次,间隔7至10天防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