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3-12-08 来源:会泽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1340次
分享到: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具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丰富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草莓种植。会泽县自2013年开始引进草莓种植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县种植面积约4万亩,草莓产业已成为会泽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近期,草莓白粉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生产收益。

一、发病原因

草莓白粉病是由羽衣草单囊壳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草莓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

(一)、发病与温度、湿度有关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

(二)、发病与栽培管理有关

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期多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图1.草莓白粉病。(2023年11月15日摄).jpg

 图1.草莓白粉病。(2023年11月15日 摄)

二、草莓白粉病的主要症状

1.草莓叶片背面有霜状白色粉层,苗期时的叶片最为明显。病情严重的时,叶片的叶缘向上卷起呈汤勺状。后期叶片枯萎,呈红褐色。

2.草莓果实的果面明显覆盖白色粉状物。病菌导致果实不能正常发育,果肉硬化、果实形状畸形、果皮失光泽、果色颜色变差。病情严重时,果实腐烂。

3.草莓的花颜色变为紫红色,花蕾不能完全开放。

图2.草莓白粉病。(2023年11月15日摄).jpg

图2.草莓白粉病。(2023年11月15日 摄)

三、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草莓品种间对草莓白粉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杜克拉、图得拉、宝交早生、哈尼等品种抗性较好,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2.科学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草莓的抗病能力。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草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推荐使用低氮大量元素+果罗汉+硝钠萘乙酸,给草莓补充各种养分促进生长的同时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3.保持适宜湿度:利用风口调节棚室内温、湿度,草莓白粉病是中温、中湿性病害,干燥及高湿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一定要控制湿度,满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

4.田间管理: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5.发病治疗:喷施25%乙醚粉磺酸酯微乳剂、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效果较佳,防治效果能达70%左右。

四、草莓白粉病防治注意事项

1.草莓白粉病重点在于预防,发病严重后防治效果有限。

2.唑类药物是防治温室草莓白粉病的常用药,一次用药量过大或多次用药,会对草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3.大量使用药剂会造成后期出现畸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