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黄牛蜱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源:新街乡 浏览:2482次
分享到:

牛蜱虫吸血膨大后酷似蓖麻籽,在会泽县大多人称其为牛蓖虱,是黄牛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四季均发,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保肉牛健康。

一、蜱虫习性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mm-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2周-4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型小,经1周-4周蜕皮为若虫。若虫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周-4周蜕皮而为成虫。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或蹭到的部位,如颈部、耳后、前后腿内侧、腹股沟等处。

二、蜱虫危害

蜱虫叮咬吸食血液,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引起牛贫血、消瘦,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瘫痪。还会传播焦虫病、脑炎、出血热、莱姆病、回归热、细菌性疾病等等。

三、防治方法

做好牛蜱虫防治的因素很多,因饲养殖环境、圈舍质量、放牧方式、饲料来源等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

(一)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卫生清洁,封堵牛圈墙缝,让其失去滋生的土壤,并保持周边环境卫生。

(二)人工清除。牛存栏量少的散养户,可在牛休息、喂草等安静时对虫体进行人工清除。操作时,当发现虫体后,在蜱虫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煤油、凡士林、酒精等使其叮咬皮肤的口部放松,再用镊子去除。也可用烟头烫蜱虫的背部,自然松口,利于摘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拍打。

(三)药物防治

1.外用杀虫药。定期向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圈舍)的缝隙、凹槽等处喷洒倍硫磷、毒死、澳氰菊醋、顺式氯气菊醋等;牛体表可用辛硫磷浇泼溶液每10ml兑水3公斤-6公斤、25%二嗪农溶液400倍液等擦洗或喷雾在牛的皮肤表面(见图1)。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每公斤体重用0.1ml,由肩部向后,沿背中线涂抹。如果牛身上的蜱虫、螨虫、跳蚤、虱子等体表寄生虫特别多,可以采用药浴,能彻底解决牛皮肤表面的各种寄生虫。      2F0A2404.jpg

 图1. 体外喷雾杀虫剂。(2023年11月28日  摄)

2.灌服或注射驱虫药。定期在饲料内拌入治疗剂量的伊维菌素粉饲喂或投喂阿维菌素片每10公斤体重用0.6片;注射依维菌素注射液,既能驱除体表寄生蜱虫还能驱除体内寄生虫,效果良好。

(四)生物防制

有条件的可购进白僵菌、绿僵菌及烟曲霉菌等,只对蜱虫有致死作用的菌体,给牛体表喷雾,使虫体染菌致死;利用捕食性天敌,如乌鸦等一部分鸟类,会主动在牛身上捕食,将牛放牧于空旷之地(见图2),会吸引鸟类捕捉等。

2F0A2763.jpg

图2. 牛群放牧于旷地,吸引鸟类捕食蜱虫。(2018年7月26日  摄)

四、注意防护

(一)防治蜱虫喷药时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做好遮挡。

(二)喷药时,请勿直对准牛眼、口鼻喷雾,以免中毒。

(三)牛受寄生虫叮咬,易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复合碘制剂对各种细菌、病毒都有比较好的杀灭作用,可定期给牛的皮肤做消毒,避免发生皮肤病。

(四)多数杀虫药遇碱,毒性会增强。作业完毕,要先用清水将手冲洗干净,再用肥皂或香皂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