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以开花期和荚果发育期最易发生,如果发生菌核病,可导致减产1成-3成。菌核病的防治重在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
图1.生长中的油菜。(2023年11月29日摄于富源县十八连山镇)
一、农业防治
1. 选用抗(耐)病品种
富源县主要是芥菜型油菜品种,它与甘蓝型、白菜型油菜品种相比,较抗菌核病。
2. 减少初侵染源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尤其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最佳。采用水稻、油菜水旱轮作,比旱地轮作发病率可减轻50%左右。在不能实行水旱轮作的地区,可与不感染菌核病的大小麦进行轮作,也可减轻菌核病的发生。不宜在当年的油菜地、油菜堆垛和脱粒场所种植油菜。在油菜抽薹至开花前,连作油菜地和上年发病重的油菜地要进行中耕、松土、除草。油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越夏菌源。如果已经种植在地里了,可以选择春后晴天摘除中下部老黄叶并带出田外,预防病害发生。长势好、发病早且严重的田块要早摘;长势差、发病轻的田块适当迟摘或不摘。
3. 适时中耕培土
菌核在深达7厘米的土内不能萌发,在子囊盘盛发期的2月-3月进行中耕培土1次-2次,既可切毁子盘囊,又可防止后期油菜倒伏。在每次中耕培土的时候,每亩可撒1∶2的草木灰和熟石灰的混合粉30kg提高预防效果。
4.合理施肥
施肥时协调好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不要偏施氮肥。使用堆肥时,应将堆肥充分腐熟后下田,避免将菌核带入田内传播。
5.开沟防渍
开沟排水,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
图2.生长中的油菜。(2023年11月29日摄于富源县十八连山镇)
二、化学防治
当植株叶片发病达10%、茎秆发病达1%时,需抢晴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kg-0.2kg或40%菌核净0.1kg-0.2kg,兑水50kg重点对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喷施。长势旺的田块在间隔7天-10天后再喷药1次。
三、生物防治
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加速土壤中菌核腐烂,减少田间菌核数量;在菌核病发生初期喷施盾壳霉或腐霉利等生物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