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是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而产业化种植后多数区域的种植周期只有2年-3年甚至是1年一茬,造成这一原因的罪魁祸首就是——百香果茎基腐病。百香果茎基腐病又叫颈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生在百香果幼苗和藤蔓上,直至植株干枯死亡。
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百香果在成长中其幼苗以及成株比较容易受到茎基腐病的侵害,在植株距离地面5厘米-10厘米的位置是发生这一病害的主要部位,如果在幼苗阶段百香果感染了这一病害,那么其叶片就会发生脱落及褪色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整个幼苗最后都会枯死。如果百香果在成株阶段感染了这一病害,则在发病的过程中,其植株的茎基部会首先产生颜色上的变化,一般会呈现深褐色斑状,病情加重其茎基皮层就会变软进而腐烂与产生裂痕,与木质部相分离。如果外界湿度比较大,在病害部位表面就会产生粉红色的病原物,当茎基部位的病斑进行环绕百香果的茎秆进行扩展的时候,其顶部的叶片及枝蔓就容易发生凋谢及黄化的现象,然后整株百香果就会开始枯萎直至死亡。当发病中期,百香果的茎基部位没有产生病斑环绕的现象,仍然有一部分健康的皮层存在,那么百香果植株就只会发生叶片的凋谢及退绿,而当这一病害在比较适合其发病的季节出现时,百香果植株的枯萎及死亡的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
百香果茎基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百香果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联合或单独侵害造成植物基部和根系腐烂,镰刀菌与腐霉菌是其最主要的病原菌,前者最适合在25度-26度环境中生长,后者在23度-25度环境中适合生长。在百香果的种植过程中,主要利用机械或者昆虫、风雨、灌溉水等作为介质进行传播,从果树的伤口侵入,如管理粗放、农作时果树的损伤严重等均会引起病害的侵入,形成多次的重复侵染。若存在较长的连作时间,土壤中积累的茎基腐病病菌也会逐年的增加,提高发病几率。如果种植百香果的区域湿度也比较高,并且其土壤通透性较差、排水不及时,也会增加茎基腐病的感染概率。
百香果茎基腐病预防方法:
1.使用生物菌、有机肥调节土壤,调节酸碱平衡、破板结、解除盐渍化、改善根际环境,有益菌增多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根系生长,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改善土壤就从根源上抑制了茎基腐病的发生。
2.选用较为抗病的百香果品种,如杂交品种。
3.加强果园的的管理,如不偏施氮肥、做好园内的浇水、排水工作,科学对果树修剪,及时清理园内病叶、病枝减少病源。
4.在果园内采用化学除草,人工除草时要注意避免伤及植株茎基部。
5.在冬季百香果茎基部用石灰硫磺水涂茎基部防病防冻。
6.在每年高温高湿季节(5月-8月)在百香果根颈部涂抹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15天左右,连续2次-3次可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
百香果茎基腐病治疗方法:
1.发现茎基腐病危害植株,及时用刀切除病部,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涂抹病部伤口。
2.植株受害死亡应连根挖出,带出园外烧毁,并用石灰对植株种植穴进行消毒,防止病害传播。
3.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或25%多菌灵80倍-100倍液对病斑进行局部涂药治疗;一般可用25%瑞毒霉0.1千克加水50千克-60千克喷雾,隔7天-10天喷1次,连喷2次-3次,或用抗枯灵1000倍液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4.幼果期可用靓果安+沃丰素喷雾,7天-10天一次,连续用药2次-3次,喷完叶片后对茎基部位顺着茎干喷淋可有效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并且药液流入土壤根系吸收后可促进根系生长。
5.采果后可用溃腐灵+沃丰素+地力旺(试用)喷雾,同时配合青枯立克+地力旺+沃丰素灌根。采果后造成大量伤口并且果柄处会有树液流出,都是营养物质,病原菌会借机大量繁殖,并从伤口入侵,用药一是可杀灭菌源;二是可修复伤口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降低发病率;三是为植物提供多糖、多肽、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