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麦类病虫害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4-01-22 来源: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2143次
分享到:

目前,我县大麦、小麦进入中耕管理针对今年气候特点,结合麦类作物常年易发生病虫害情况,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麦类主要病害

1、白粉病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mm-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浅褐色,病斑上散生小黑粒点。防治麦类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做到早防早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图片1.小麦白粉病.png

图1.小麦白粉病(储庆龙 摄)

2、锈病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是三种症状具体表现。大麦主要发生叶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

图片2.小麦锈病.png

图2.小麦锈病(储庆龙 摄)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5%戊唑醇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效果较好。

3、黑穗病

发病初期,穗外有一层灰色薄膜,里边充满黑粉,抽穗后,薄膜破裂,黑粉飞散。

防治用药:播种前,亩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03%拌种;抽穗期选择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图片3.小麦黑穗病.png

图3.小麦黑穗病(储庆龙 摄)

二、麦类主要虫害

1、蚜虫

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影响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主要是防治穗期麦蚜,在麦类拔节后,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及时防治。可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

图片4.小麦蚜虫.png

图4.小麦蚜虫(储庆龙 摄)

2、红蜘蛛(麦蜘蛛)

麦蜘蛛危害后,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生长萎缩,重者干枯死亡。

  防治药剂:1.8%虫螨克5000倍液;15%哒螨灵2000倍液,任选一种兑水均匀喷雾即可。

图片5. 小麦红蜘蛛(麦蜘蛛).png

图5.小麦红蜘蛛(麦蜘蛛)(储庆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