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都能受其危害;镇沅县今年遇干旱比往年严重,恩乐镇民江河畔种植的人参果受白粉虱危害比往年更为严重。
图1.受白粉虱危害的人参果树植株(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图2.受白粉虱危害的人参果树植株(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图3.白粉虱(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至21℃,镇沅县气候温和,白粉虱约1个月完成1代,1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且白粉虱成虫寿命较长,可全年危害各种农作物。白粉虱雌成虫有选择嫩叶集居和产卵的习性,每雌可产卵100余粒,若虫在叶背面危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危害。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移动,造成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常表现明显的规律。新产的卵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老熟的卵则位于稍下的一些叶上,再往下则分别是初龄幼虫、老龄幼虫,最下层叶片则主要是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
白粉虱成虫体长1毫米至1.5毫米。翅及胸背披白色粉,停息时翅合拢成屋脊状,翅脉简单。卵长0.2毫米,长椭圆,基部有柄,初产淡绿,披有白色粉,近孵化时变褐。若虫体长0.8毫米,淡绿,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成虫、若虫以刺吸口器危害叶片,叶被害处发生退绿斑,而且招致霉菌发生。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可用黄色板诱捕成虫并涂以粘虫胶乐死成虫,但不能杀卵,易复发。
图4.果地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 (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白粉虱在危害农作物的同时,还会传播植物病毒,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单独使用很难将其杀死,在防治白粉虱的同时,一般需要多种成分复配进行防治,人参果白粉虱防治配方:
30%螺螨酯▪乙唑螨腈30毫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毫升,1.8%阿维菌素微乳剂40毫升,植物源小分子溶蜡助剂30毫升混合液的500倍液至800倍液;采用植保机喷施作业均匀喷施,用植保机开展白粉虱防治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温度10℃至30℃,风力3级及以下气象条件下作业,雷雨、大雾、大风天气禁止作业。
2.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农药配置等选择相应的防治时间,白粉虱善飞,一般情况下选择在下午17时左右开展防治作业。
3.根据作物、作业的目的和作业区域面积规划植保机飞行路线及飞行高度、速度、喷幅宽度、喷雾流量等参数,并进行预飞行,确保各系统正常工作。
4.白粉虱防治喷施高度离作物1.5米至2.5米为宜,开展作业时要综合考虑侧风影响、来回的飞行速度和喷药量多少均匀喷施,避免重喷;地块边边角角采取人工补喷药液补喷,防止漏喷。
图5.植保机作业准备(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图6.植保机作业准备(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图7.植保机开展防治作业(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
图8.植保机开展作业(2024年4月7日拍摄于恩乐镇民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