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发生于马铃薯的一种病害。此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茎秆和块茎,也能够侵染花蕾和浆果,是丘北县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在适宜病害流行的条件下,植株提前枯死,可造成20%-40%的产量损失。2020年9月,马铃薯晚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截止目前,丘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46万亩,根据品种布局、冬前病虫基数调查,深入到曰者、平寨、双龙营等乡镇田间调查;同时,结合当前天气预报、历年发生情况等综合原因分析,预计中后期马铃薯晚疫病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双龙营、曰者、平寨、锦屏等乡镇。
一、制约因素
(一)气候因素。由于近期气候干燥,气温在10℃-25℃,早晚雾浓露重,温差较大,还不时有间隙性小雨,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传播。
(二)品种因素。近几年来,虽然大量推广种植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减轻了病害的危害,但还有少量抗病性差的品种,遇到适合的发病条件仍然会发生和流行并造成的损失。
(三)栽培管理因素。马铃薯种植地块有越冬菌源、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偏施氮肥,田间相对湿度过大或植株生长衰弱等,有利于此病发生。
二、防治措施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及时消灭中心病株,开展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
(一)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抗病品种主要有丽薯6号、合作88、沃土等品种,种薯选择无病株植株,采取单收单藏留作种用。播种前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处理后堆积覆盖闷种2小时,再摊开晾干后播种。
(二)加强栽培管理。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清除,或摘去病叶就地深埋。生长后期培土,减少病菌侵染薯块,在花蕾期喷施多效唑药液,控制地上部植株生长,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均可减轻病情。
(三)药剂防治。在马铃薯开花前后,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霜脲锰锌、甲霜锰锌、杀毒矾、三乙磷酸铝、百菌清等药剂兑水喷雾。每隔7天-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次-3次。根据病情发生风险大小可适当调整用药次数,不同种类农药品种交替使用。
图1.丘北县马铃薯种植情况。(2024年4月13日摄)
图2.丘北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2024年4月13日摄)
图3马铃薯的长势。(2024年6月19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