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节约农业用水、保墒除草,提高农作物抵抗农业灾害的能力,确保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用地膜的用量和使用年限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多,残膜污染负面效果逐渐显现。加之地膜使用不当、回收不及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科学使用地膜、及时回收残膜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农用地膜的科学应用
1.地膜的选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科学推进地膜的应用。购买农用地膜时应当选购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的农膜产品。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0mm、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和厚度大于0.12mm的农用棚膜,从源头上保障农用地膜的可回收性。
2.使用方法:通过精细整地、机械铺设和适当压土等方法,提高覆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铺膜前需精细整地。残留在土壤中的秸秆、石渣、残枝等坚硬物体容易刺穿地膜而影响其作用效果,应及时清除,土块应压碎,并采用机械或人工起畦;二是采用机械铺膜减少工序。如在鲜食玉米、甘蔗、烟叶和西瓜生产中覆膜时,推荐使用复合型农机具进行覆膜、铺滴灌带等的一体化作业,减少作业工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适当压土防掀膜。膜边培土压膜10cm,风大的地方畦面要每隔二三米适当压土,并加大膜两边压入土的部分。高畦栽培时,应将薄膜压入畦沟底部,防止覆在畦腰部造成大风揭膜。覆膜后三四天复查一遍,如有封膜不严、跑膜现象,应随时覆压,注意不要伤及幼苗;四是应根据不同作物对地膜的使用时间要求适时揭膜。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缩短覆膜时间,保持地膜韧性,减少地膜损伤,提高地膜回收率。
图1.精细整地、机械铺设地膜(2023年3月19日摄)
二、及时回收残膜
1.按照“谁使用、谁回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农用地膜使用者要抓住春播前的关键时期,采取“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的方式加快残膜离田,在机械捡拾后应由人工对农田中遗留的地膜和田边地头进行补充捡拾。
2.在收膜过程中注意除去表面土壤、秸秆等杂质,清理好的残膜收集起来交到就近的回收站点,由回收站点统一转运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
图2.清理好收集起来的残膜(2023年5月10日摄)
三、相关的注意事宜
1.使用者不得在农田或其他农业用地随意弃置、掩埋和焚烧残膜。田间暂存时应采取防风吹散措施,收集装车过程中应避免收集的残膜遗撒。
2.回收站在农田残膜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等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364-2022)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要求执行。
图3.到残膜回收点指导(2023年5月16日)
图4.到残膜回收加工厂图4.宣传(2023年5月10日摄)
四、我县在农膜使用及回收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户、残膜回收利用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农膜污染防控工作。
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户意识。通过召开培训会指导农户正确选购及使用地膜,提高其回收废旧地膜的自觉性。鼓励和引导农户使用生物可降解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加强技术指导,改进农艺技术。农技人员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确定合理的揭膜时期和方法,同时对农户进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膜的回收率。
图5.召开培训会(2022年12月12日摄)
图6.到生产基地开展残膜回收指导服务(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