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站工作人员于2020年4月27日和2023年5月4日分别在十八连山镇丕德村委会老发舍村民小组和后所镇卡泥村委会家竹村民小组对当年的夏收马铃薯产量进行了实测,采取的测产方法如下:
1.取样方法和数量
在十八连山镇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50亩示范片视为1个测产单元,这个单元按土壤肥力等级随机取样2个点。在后所镇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50亩示范片视为1个测产单元,这个单元按土壤肥力等级随机取样3个点。十八连山镇采用的是高垄3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种植品种为宣薯2号和老米拉,海拔1360米。后所镇采用的是宽窄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种植品种为老米拉,海拔1890米。两镇种植夏收马铃薯的土壤类型均为砂壤土水田。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十八连山镇第一个点测产面积3.9m2,第二个点测产面积3.3m2。后所镇第一个点测产面积12.78m2,第二个点测产面积3.8m2,第三个点测产面积5.7m2。
图1.商品薯称重。(2020年4月27日摄)
2.将每个样点的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
其中重量大于50克、表皮光滑、果型好的为商品薯,重量小于50克的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为非商品薯。按照这个标准,十八连山镇第一个点收获商品薯9.5公斤、非商品薯2.5公斤,第二个点收获商品薯11公斤、非商品薯1.1公斤。后所镇第一个点收获商品薯17.85公斤、非商品薯8.66公斤,第二个点收获商品薯8公斤、非商品薯2.2公斤,第三个点收获商品薯8.9公斤、非商品薯3公斤。
图2.商品薯称重。(2023年5月4日摄)
3.计算公式
每亩产量(公斤/亩)=[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 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测产面积×666.7(平方米) ×(1-杂质率)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等。
按照这个计算标准,十八连山镇第一个点测得每亩产量2051公斤,第二个点测得每亩产量2444公斤。后所镇第一个点测得每亩产量1383公斤,第二个点测得每亩产量1790公斤,第三个点测得每亩产量1392公斤。
从以上数据来看,十八连山镇2个点的平均亩产量2247公斤,后所镇3个点的平均亩产量1521公斤,品种相同,栽培模式相同,土壤类型相同,不同点在于海拔高程,十八连山镇海拔比后所镇海拔低530米,海拔低的地方阳光充足、土壤肥力高、温度高、雨水多,产量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