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季节,饲料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可通过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化验室诊断综合判定而确诊。
羊痘病毒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病羊及圈舍用具,空气飞沫感染;传染途径如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等。
1.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6天-8天,初期只有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病羊体温升高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黏膜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经过1天-4天发病。数日后形成干缩性痂块,痂块脱落留一微红或苍白的疤痕。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泡,水泡内容物起初似淋巴液,后变成脓性,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非典型病例仅出现体温升高或黏膜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现硬结状,几天内经干燥后脱落,不形成水泡和脓疱。有的病例可见痘疱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病例痘疱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相当深的溃疡,具恶臭味,常呈恶性经过,病死率达30%-50%。
2.剖检变化:瘤胃、前胃、真胃粘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坚实结节,严重者形成糜烂性溃疡,咽部、气管也有痘疹,肺部呈干酪样结节。
图1.感染羊痘的病羊。(2024年3月19日摄)
1.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羊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建筑羊舍应宽敞,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春季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天气变化、雨淋等应激刺激,注意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干燥。
3.坚持免疫程序一年一次用羊痘疫苗注射,不论大小只羊一律0.5毫升,注射后4天-6天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一年。
3.引进羊只必须经过严格检疫,不购疫区羊只,且把购入新羊在指定场所隔离观察21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4.发一旦发病,迅速将病羊隔离治疗,进行圈舍消毒。可用5%-10%氢氧化钠或用20%的石灰乳涂撒地面墙壁,活动场圈舍每7天消毒一次,消毒不留死角;用具用0.1%高锰酸钾水消毒。
5.定期驱虫:寄生虫传播途径须予以重视,必须搞好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6.病死羊只深埋或无害化处理。饲养圈舍、用具及污染物彻底消毒。
1.发现病例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对患部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然后涂上碘甘油、紫药水。
2.继发感染的:取青霉素80万单位-16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100万单位,用水10毫升-20毫升、聚肌胞4毫升-10毫升、扑尔敏4毫升-1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5天-7天。
3.羊痘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
4.对于病情严重的,有条件的可用康复羊血清,预防用量为成年羊每只5毫升-10毫升,小羊每只2.5毫升-5毫升,治疗量加倍,皮下注射。
5.中药:双花60克、连翘60克、生石膏100克、地丁60克、黄芩60克、苦参100克、板蓝根100克、元参100克、地肤子100克、大黄60克、大贝60克、蝉蜕50克、共研细末,每次每只分别3克-10克拌料喂,每日两次。
图2.正在给羊注射疫苗。(2024年3月19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