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紫苏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23-07-27 来源:富源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543次
分享到:

紫苏,本地又叫为苏子或苏叶,是食药两用植物,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紫苏适应性强,对于土壤、气候等生长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必须选择比较适宜紫苏种植的土壤,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一般要选择排水较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尽量不要选择粘土,因为粘土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不利于紫苏生长。同时地块光照要好,有利于提高紫苏的品质。

2.整地施肥。紫苏种植前要进行深松翻土,一般将土地深翻15厘米左右,然后把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施用,为便于农事管理和提高透光性,采用1米宽的小墒种植。

3.种植。种植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播:在平整好的种植墒面,按行距30厘米开沟,深约3厘米左右,进行条播,或按30厘米的株行距进行点播。播种量每亩0.5千克-1千克不等;二是移栽:一般是在干旱且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种植方法,按照种植节令先进行育苗,苗床要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便于浇水,土壤要求有机质含量高,才能培育出壮苗。当苗长到3厘米左右就可以大田移栽,为提高成活率,移栽前一天要浇一次透水。

4.田间管理。对于直播地块,在苗高约15厘米时,进行定苗、间苗,多余的幼苗也可用于移栽。当苗高30厘米左右进行追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0千克,在紫苏封垄前进行第二次追肥,一般以尿素为主,亩施15千克,同时结合施肥进行中耕管理。微信图片_20230727214559.jpg

图1.紫苏生长期。(2023年7月4日摄)

5.病害防治。紫苏的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和锈病,对于斑枯病,在六月份后的降雨季节到收获都有发生,发病初期在叶面上有不相同形状的褐色斑点,后期为圆形或者多角形的大病斑。在发病初期采用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一般用80%可湿性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再喷施1次,连喷2次-3次能达到预防效果。在收获前半个月就应停止喷药。对于锈病,主要危害紫苏的叶片,在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防治,亩用量为60克-80克,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防2次-3次。对于锈病比较严重无法防治的地块,应提前收割,并清除田间落叶,防止病菌繁殖。

微信图片_20230727214537.jpg

图2.紫苏初花期。(2023年7月20日摄)

6.收获。如果收获苏叶、苏梗,则在紫苏花序刚长出时采收;如果收获苏子,则在果实成熟时,割下整株晒干后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