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冬季马铃薯种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切实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并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那么,冬季种植马铃薯需要些什么技术呢。
一、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冬季气温较低, 导致马铃薯生长较缓慢, 生育期有所延长。首先,要选择结薯早、膨大快、休眠短、抗性强的早熟或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其次, 应选择薯块完整、薯形一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薯块。
1.推广品种:鲁甸以会-2、宣薯2号、丽薯6号、青薯9号、云薯505号为主,亩用种量 200公斤-300公斤。
2.种薯处理:
晒晾:新鲜种薯购回后,要晾晒1天-2天,然后在通风透光处薄层摊晾7天-10天。
催芽:晒晾后,把种薯放到袋中,扎口放入黑暗凉爽环境中催芽,期间要随时打开口袋检查出芽情况,一般 8天-15天即可出芽。
绿化:当芽长1cm-1.5cm时,应及时取出种薯,然后芽子向上放入有散射光的环境中进行炼芽,炼芽8天-15 天,到芽子深绿即可。
拌种:当绿化锻炼完成后,用40%福尔马林液1份兑水200份,或68.75%银法利1份兑水800 份,喷洒种薯表面,再薄摊晾干即可播种。
图1.窝塘种植方式。(2023年12月23日摄)
二、土地选择与地块整理
1.土地选择:冬季马铃薯应选择低海拔 、土质疏松、土层较厚、排水性能佳、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另外, 马铃薯属于茄科作物, 应避免和其他茄科作物套种、轮作。
2.地块整理:前作收获后, 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 深翻30厘米以上, 再人工精细整畦, 做到细碎、平整。田块四周挖出排水沟, 以利排灌。
三、播种方法与时间确定
1.播种方式:
高垄栽培: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按40cm 行距开沟,沟深10cm-15cm。
露地栽培:采用1米拉线开厢, 行距23cm-25cm, 窝距20cm-30cm,每亩种植4400窝-6670窝为宜。
覆膜栽培:开沟起垄,厢面高度30cm, 宽度66cm, 按窝距26cm, 两行错窝摆放种薯, 提土浅盖,覆膜宽度1米。
2.施足基肥:马铃薯耗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大田施足有机肥是丰收的关键,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加复合肥20公斤、硫酸钾5公斤作基肥。
图2.播种时施入足量的底肥。(2023年12月23日摄)
3.适时播种:适时早播,这是夺取高产优质的基础,鲁甸冬季马铃薯播种时间11月初即可开始,最迟播种时间不得超过12月。播种过早, 种薯的休眠期未打破, 造成出苗不整齐;播种过迟,影响产量, 且推迟鲜薯上市。
四、田间管理与病虫防治
1.破膜引苗:覆膜栽培要随时观察出苗情况,发现有出苗顶膜的情况马上破膜, 并在破膜处用细土封住苗孔周围, 注意即时破膜, 避免马铃薯烧苗。
2.厚培壤土: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培土2次-3次,植株封行前最后一次要结合清沟厚培土,使垄高至少25cm 以上。厚培土,土温稳定,可以减少畸形块茎产生,还可防止晚疫病的孢子从皮孔大量侵入块茎内部造成病薯或腐烂。
3.防治病虫: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晚疫病:在生长中后期田间一旦发现晚疫病的中心病株,要马上喷药防治,每隔7天-10天选用甲霜灵锌、薯瘟消、雷多米尔、金雷多米尔等农药,连喷1次-3次,防治效果好。预防性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克-225克。已发病的田块要选用治疗性药剂,在发病初期及早用68.75%银法利60毫升-75毫升,或76%克露100克等喷雾防治。
青枯病:植株发病时出现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突然萎蔫青枯,其他茎叶暂时照常生长,但不久也会枯死。综合防治措施是采取整薯播种、实行轮作,消灭田间寄主杂草,淘汰病株,禁止病烂薯混入肥料,锄草尽量不伤及根部。
地老虎:发现地老虎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0%乳油杀灭菊或用2.5%乳油溪氰菊醛5000倍稀释液喷雾1次-2次。
图3.技术人员指导开墒。(2023年12月23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