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下雨和暴雨都会导致辣椒地积水,水涝对辣椒主要有两个方面不利,一是直接造成辣椒在积水中缺氧死亡;二是即使辣椒不直接死亡,但是由于湿度大和雨后高温,会导致辣椒发生病害,如根腐病、青枯病等,最终还是会导致辣椒植株死亡。辣椒受淹后可以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图1.暴雨后被水淹的辣椒。(摄于2024年6月9日)
1.及时排水: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田间排水情况,及时清除沟渠淤泥和杂草,防止排水堵塞。由于辣椒是浅根系作物,怕涝,忌积水。强降雨后若土壤积水数小时,辣椒根系就会窒息,植株萎焉,造成沤根死秧。轻则根系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分失调,叶片黄化脱落,引起落叶、落花、落果;重则造成辣椒枯萎死亡。雨后要及时抢排积水,确保田间积水及时排出。地势低洼的地块,要采用机械强排水,减少浸泡时间,减轻因积水和涝害导致的辣椒生理性病害(如沤根、萎焉、黄叶等),促进辣椒根系恢复生长,降低受害程度。
图2.采用机械强排水。(摄于2024年6月9日)
2.中耕防倒、浇好“跑马水”:雨后能进地时要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不但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还有利于排水,防止倒伏。对于植株高大的品种要用架杆或拉绳扶持植株,防止发生倒伏。及时清除窝穴杂草和行间杂草,对窝穴和行间农膜盖土不严实的及时进行培土、盖实。对于线椒,应在开花初期进行整理侧枝,把第一台果以下生长侧枝进行摘除,可减少植株养分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侧枝清除时可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降低伤口感病发生。
图3.中耕防倒及侧枝清除。(摄于2024年6月14日)
如果暴雨过后,天气骤然变晴,这时在迅速排除积水之后,还要加一步,浇“跑马水”。原因是暴雨后土壤中的含水量会长时间处于高位,雨后骤晴土壤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水中的含氧量也会极低,会导致根系缺氧死亡。此时使用温度较低、含氧量较高的井水浇地,及时把雨水排出,可以给土壤带来充足氧气,防止根系缺氧死亡。这种浇水方法,新浇的水不在田间存留,称之为“跑马水”。浇水时,随水冲施一遍抑快净或克露等,主要目的是防治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等发生蔓延。
3.及时打药防病害:
辣椒淹水过后,土壤中各种病菌被高温高湿的环境“激活”,如果不及时施药保护,可能会导致病害大量发生。此时高发的病害有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等。发现田间发病中心株要及时拔出,并喷施一遍杀菌剂,控制辣椒病害发生,对于点片发生病害的地块,力争把病情控制在初发期。青枯病可使用噁霉灵、百菌清、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辣椒疫病可使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炭疽病可使用咪鲜胺、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目前,辣椒虫害以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烟粉虱和白粉虱、盲蝽蟓为主,防治可选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克-13克/亩+22.4%螺虫乙酯25毫升-30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颗粒剂20克-30克/亩+22.4%螺虫乙酯25毫升-30毫升/亩喷雾,防病可在上午7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
图4.及时打药防病害。(摄于2024年6月15日)
4.增施叶肥:要恢复辣椒正常生理机能提高辣椒抗病性,就要及时补充营养。目前正是辣椒开花坐果期,对养分需求量大,可在雨后及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和0.2%硫酸锌混合液,加上1000倍-1500倍S诱抗素,每7天-10天叶面喷施一次,连喷2次-3次,增强植株抗涝能力,补充营养,促进光合作用。对于长势较弱的植株,可于晴天后有针对性的喷洒诺益葆(13-7-22)10kg-15kg每亩,调理生理机能,促进植株生长。
图5.辣椒恢复正常生理机能。(摄于2024年6月25日)
5.适时改(补)种:对于遭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块,如出现植株萎焉死棵,及时补种或改种短季蔬菜等作物,如:糯玉米、油麦菜、小白菜、空心菜、生菜、萝卜、秋蕃茄、秋花菜、秋莴苣、秋甘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