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发病原因:1、冬春季栅室栽培韭菜,多采用密闭保温措施,棚内高湿,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棚膜滴水,叶面结露,加之光照不足,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灰霉病发生,使灰霉病成为棚栽韭菜最严重的病害,初春即可达发病高峰期,防治不及时可能毁棚。2、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浇水不当,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伤口、刀口愈合慢等情况都导致发病加重。连作田遗留有较多病残体,菌源量大,发病早而重,而新茬大棚发病较轻。3、收割韭菜不仅有助于孢子分散传播,而且所造成的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而头刀韭菜发病较轻,2-3刀韭菜发病逐渐加重。
韭菜灰霉病预防措施:1、选用抗病或轻病品种韭菜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据报道,克霉1号、791雪韭、寒冻韭、竹杆青、嘉兴白根、铁丝苗、黄苗、中韭2号、金勾、汉中冬韭等品种发病较轻。棚室冬春茬栽培宜选用抗病能力强、品质好、休眠期居中、耐低温弱光、低温下生长速度较快、适合覆盖栽培的品种。2、栽培防病病地停种韭菜、葱、蒜类蔬菜,实行轮作。收获后和扣棚前要彻底清除病残体。每次收割韭菜时都应把清出的病叶携出销毁。多雨地区可推行垄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3、扣棚后控制好温湿度,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棚内湿度,使之保持在75%以下。这些措施包括升温降湿,适时通风换气,适当控翩浇水,小水勤浇,勤中耕,松土散湿等。4、韭菜在夏秋季要养好根,以提高抗病能力。夏秋季揭棚后,不施肥,少浇水,及时割除嫩花薹,防止植株过旺生长,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及时进行中耕,清除杂草,促进韭菜健壮生长。
韭菜灰霉病防治农药:扣棚后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300g,杀灭棚内残存的病原。收割后6~8天喷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颗粒剂 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每次每亩喷施药液50kg,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也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或6.5%万霉灵粉尘剂1kg,使用喷粉器均匀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