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如何安全越冬?掌握这些技巧很关键
发布日期:2022-12-02 来源:云南三农通 浏览:1009次
分享到:

“小雪”刚过,冬小麦从北向南即将陆续进入越冬期,现在正是抓好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期。小编走访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绍祥介绍,小麦是云南最主要的夏粮作物之一,能否安全度过越冬期,直接关系到明年夏粮的产量。

当前,要根据小麦田间长势和土壤墒情,抓住近期晴好天气,重点围绕控制旺长、防冻防旱、防治病虫,分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冬小麦

灌水补墒,抗旱保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各地应依据当前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科学灌溉,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麦苗盘根分蘖,平抑地温,预防干旱,降低冻害风险。

    对土壤墒情较差,特别是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且播后未进行镇压、浇水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

    对土壤墒情较好、生长正常的麦田,以及单根独苗的晚播麦田,应做好镇压保墒,一般不再进行冬灌。有条件的地方,灌溉宜采用微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低洼麦田应避免大水漫灌,并注意适时破除板结。

    对有缺肥症状麦田可结合灌水亩追8公斤-10公斤尿素,促苗转化升级。

    灌溉前要清沟理墒,及时疏通厢沟、腰沟、围沟和田外排水沟,尤其是稻茬田和低洼地,力争达到沟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渍能滤的要求,以增强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实现壮苗越冬。

镇压划锄,控制旺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镇压可以碾碎坷垃、踏实土壤、弥合土缝,使根系与土壤接触更紧密,保墒保温,促进根系下扎,具有控上促下的双重作用。

    同时通过镇压可挫伤地上部叶片,延缓生长,起到控旺促壮的作用,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前冬气温持续偏高,小麦越冬期有可能推迟,部分已经出现旺长的麦田,冬前旺长将继续加重,遭遇冬季和春季冻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为此,建议全省各类麦田,尤其是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已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适时进行冬前镇压;对整地质量差、土壤喧松、坷垃较多、表土裂缝大、透风跑墒的麦田,以及无水浇条件的山坡地旱作麦田,也应进行镇压。镇压选择晴天中午前后,用小麦专用镇压器、石滚、油桶装入沙子顺麦行进行镇压。

    注意地湿不压,有露水或土壤结冰时不压。旺长严重的麦田,增加镇压次数,多次镇压方向保持一致,从早春至小麦起身前都可以进行。

肥水运筹,促弱转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肥水运筹,合理促控。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科学抓好冬前肥水管理,培育壮苗,促弱转壮,控旺保稳,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对于生长正常的壮苗麦田,如果土壤墒情适宜冬前可不进行肥水管理。

    对于底肥施用不足、群体偏小、个体长势差的弱苗麦田,可结合浇水或趁雨亩追施10公斤左右速效氮肥,促其转化升级,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

    适当追施平衡肥,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使植株茎秆组织过于柔嫩。

防病治虫,化学除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近期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有利于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各地要加强监测,重点监测麦田白粉病、条锈病及草地贪夜蛾、蚜虫、蛴螬等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开展药剂防控,以压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

    对麦田杂草,抓住冬前化除有利时机,根据草相和气温变化,选准对路药剂,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药前3天、后5天内,日均温5℃以上、且无霜冻和降雨的晴天上午10时至16时开展冬前化学除草。

冻害补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小麦低温冻害的补救要根据冻害的发生程度采取不同补救措施。

    一是冻后追肥,对于程度较轻、仅发生叶尖部分冻死的小麦,一般不需要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发生叶片严重冻死的田块,可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

    二是冻后灌水,灌水是补救低温冻害的有效措施,对土壤墒情差的旱地小麦,冻后立即灌足灌透,结合追肥,可促进小麦恢复性生长,缓解低温冻害。

    另外,冻害发生后,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也有一定的补救效果,可作为辅助措施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