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中药材种植
专家您好!三七作为喜阴植物,夏季高温强光,尤其三伏天易导致叶片灼伤、根腐病等问题发生。针对此,有哪些科学降温方法效果显著、也最实用?
夏季高温强光易导致三七叶片灼伤、根腐病等问题,可从遮阳降温、水分管理、病害预防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具体如下: 一、科学遮阳,避免强光灼伤 1.搭建遮阳设施:采用遮阳网覆盖,遮光率控制在70%-80%(根据当地光照强度调整),确保三七处于散射光环境。遮阳网高度以离植株顶部1-1.5米为宜,便于通风散热。 2.调整遮阳时间:三伏天光照最强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需全程遮阳,早晚光照较弱时可适当揭开部分遮阳网,增加散射光照射。 二、合理调控水分,预防根腐病 1.控制浇水频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高温时段选择早晚浇水(避开正午),每次浇水以土壤表层湿润至5-10厘米深度为宜。 2.改善排水条件:种植地块提前修建排水沟,确保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采用高垄种植,提高土壤透气性,减少根部积水腐烂风险。 四、病害预防与防治 1.定期巡查:及时摘除灼伤叶片和病叶,带出田间销毁,避免病害扩散,病穴用石灰或草木灰消毒。 2.药剂预防:高温高湿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若发现根腐病初期症状,可灌根处理,选用恶霉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按照说明书浓度稀释后,每株灌药200-300毫升。 五、辅助降温措施 1.通风散热:若种植在大棚或封闭环境,需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局部温度。 2.喷雾增湿:高温干燥时,可在早晚向遮阳网或植株周围喷雾(避免直接喷叶片),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提高空气湿度(保持相对湿度60%-70%)。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强光对三七的不利影响,减少叶片灼伤和根腐病发生,保障其正常生长。
回答者:杨*梅 2025-07-11
(0)
经济作物种植
请问专家,夏季高温易导致茶园叶片灼伤、新梢生长受抑及品质下降。请问目前有哪些经济高效的降温措施?有效缓解热害,同时保障茶叶正常生长和品质。
针对夏季高温对茶园的影响,目前经济高效的降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灌溉降温 喷灌与滴灌:喷灌可有效降低茶树蓬面温度,减少叶片灼伤,而滴灌则更节水,适合干旱地区。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高温时段水分蒸发过快,灌溉量以土壤相对湿度达90%为宜。 叶面喷施保湿剂:如新高脂膜等,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强茶树抗旱能力。 2. 遮荫降温 遮阳网覆盖:采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可降低茶树蓬面温度达8℃以上。覆盖方式包括: 架棚覆盖:在离地1.8-2.0米处搭设遮阳网,适用于成龄茶园。 冠面覆盖:直接将遮阳网铺设在茶树蓬面上,适用于幼龄茶园。 光伏遮阳系统:部分茶园采用光伏板结合遮阳布,既可发电又能调节光照强度,实现农光互补。 3. 铺草覆盖 在茶树行间铺设稻草、绿肥或豆科植物,厚度约8厘米,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尤其对幼龄茶园效果显著。 4. 调整田间管理 避免高温期作业:在极端高温期间,应避免除草、喷药、松土等操作,以免加重茶树胁迫。 优化修剪:适当轻修剪可减少叶片蒸腾面积,但需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势衰弱。 这些措施可根据茶园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其中遮阳网覆盖和喷灌是目前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大规模茶园应用。
回答者:周*忠 2025-07-11
(0)
经济作物种植
专家您好!三伏高温天气荞麦易导致落花落荚、灌浆受阻。请问目前有哪些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田间物理降温方法,能显著降低荞麦冠层温度,保障产量?
感谢你的来信,针对你提出的问题,由于云南整体不会遇到你所提问题的情况,我单位没有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我通过询问其他省份专家和查阅资料后,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在荞麦行间铺设10-15cm 厚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或田间杂草(需晒干避免腐烂),覆盖面积达80%以上,注意避开植株基部5cm以防茎秆霉变。 2.在荞麦田上方搭建高1.2-1.5m的支架,覆盖遮光率30%的白色遮阳网,于每日10:00-16:00高温时段覆盖,其余时间掀开通风。连续覆盖不超过3天,否则易导致植株徒长。 3.在每日17:00-19:00,采用滴灌或喷灌,每亩补水20-30m³,使表层土壤湿润(0-10cm土层含水量达70%),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 4.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在荞麦行间开浅沟(深 5-8cm),高温期间保持沟内有3-5cm 浅水层,雨后及时排干积水,防止烂根;沙质土壤不适用。 5.在高温来临前,喷施500倍液的高岭土(一种白色矿物粉末),每亩用量50-60L,重点喷洒叶片正面。 6.小面积地块在每日11:00-14:00,用风扇(功率500W 以上)在田边横向吹风(风速1-2m/s),每50㎡放置1台。 7.播种时,将种植行向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使植株在正午时相互遮荫,减少单株受光面积。将传统等行距改为宽窄行,每亩留苗密度减少10%(常规密度的 90%),保证冠层通风透光,降低局部闷热环境。
回答者:程*省 2025-07-09
(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