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潜叶蛾的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4-07-09 来源:通红甸乡 阅读:2572

潜叶蛾,又名潜叶虫、绘图虫、鬼画符,属鳞翅目桔潜叶科。危害新梢嫩叶,以幼虫潜入叶表皮下蛀食,形成灰白色弯曲蛀道,被害叶严重卷曲。

一、潜叶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和前后翅均呈银白色,前翅梭形,后翅锥形。卵呈椭圆形,长约0.3毫米,乳白色,透明,底平,呈半圆形突起,卵壳光滑。老熟幼虫多为淡黄色,体长约4毫米,体扁平呈椭圆形,尾端具有一对细长突起。蛹体长约2.8毫米,梭形,黄色至黄褐色,小茧呈黄色。

二、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9代-10代,世代重叠。各世代完成日数因气候而异,平均温度在27℃-29℃,潜叶蛾由卵成虫平均经过13.5天-15.6天;平均温度下降至16.6℃时,完成一代需要42天。成虫略具趋光性,多在清晨羽化交尾,晚间产卵。夏季产卵于嫩叶叶背近中脉处,9月以后则多产于叶表面。幼虫孵出后,即潜入表面下取食。老熟幼虫在近叶卷曲处结茧化蛹。一年中以夏秋季发生和危害最盛,冬季危害极轻或不危害。

三、潜叶蛾的危害情况

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组织内,潜食叶肉,蛀食成蜿蜒曲折的隧道状。幼虫多数潜食至叶片边缘,将叶缘卷起,在其中吐丝结茧化蛹。被害叶片多呈纵向弯曲,如多数嫩叶被害将影响枝条发育。尚未结果的幼株被害比较强烈,有时也会危害嫩枝。卷叶常成为红蜘蛛、黄蜘蛛、卷叶蛾类等多种害虫聚集和越冬的场所。同时因幼虫危害的伤口有利于诱发溃疡病等侵染性病害。

全年柑桔的发芽期都可能受到潜叶蛾的危害,以蛹或少数老熟幼虫在叶缘卷曲处越冬。一年三月-四月间幼虫危害春梢一般较轻,但7月-8月间危害夏梢则较为严重。尤其在高温多雨,抽梢多而不整齐的年份受害最为严重。苗木和幼龄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适合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常比成年树受害严重。

被潜叶蛾危害的嫩梢叶缘卷起.jpg

图1.被潜叶蛾危害的嫩梢,叶缘卷起。(2024年7月1日摄)

被潜叶蛾危害的叶片呈蜿蜒曲折的隧道状.jpg

图2.被潜叶蛾危害的叶片呈蜿蜒曲折的隧道状。(2024年7月1日摄)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做好抹芽控梢。夏秋抹除抽生过早或过晚不整齐的夏梢,切断幼虫食物链,是防治此虫的关键措施。

2、发生期喷溴氰菊酯(敌杀死)、甲氰菊酯(灭扫利),或杀铃脲、灭幼脲、杀虫双乳油(潜蛾净)、阿维菌素,扑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