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瓜条,有时也侵染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是北方棚室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防治对策:
1、做好种子处理。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也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首先要做到用无病土育苗,并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a以上的倒茬轮作。另外,生育期及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并深埋。
3、抓好生态防治。一是日落后通风。当气象预报夜间最低气温达10℃时,在日落后通风,采用破堂通风加底风,通风面积为大棚面积的1/10左右,通风时间1-2小时。当夜间最低气温达12℃以上,可实行昼夜通风;二是灌水后闭棚增温后通风。灌水时或灌水后关闭门窗,让棚室内温度提高到32℃,维持1小时,然后大开门窗通风3小时,如棚室内温度低于25℃,再重复提温1次,再通风;三是灌水次数和数量,以保持土壤含水率70%左右为标准。避免阴雨天灌水,最好晴天早晨灌水,防止灌水过多、过勤。
4、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主要药剂有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SG4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WP400倍液,每亩棚室喷药液60-75公斤,要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二、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并且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防治对策:
1、改善棚室内生态环境,注意通风降湿。方法同角斑病。
2、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门窗,使棚室内温度升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由于叶片遮挡,一般在靠近地面部分温度要低。因此,为了保证中下层闷杀效果,在黄瓜植株较高时,闷棚温度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超过48℃。闷棚前一天必须浇水,要把温度计挂在与黄瓜生长点同样高度的位置。闷棚2小时后,适当通风,使棚室内温度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温度。
3、药剂防治。一是喷雾法:当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25%阿米西达SC每亩25克,或72.2%普力克AS700-800倍液、72%克露WP500-600倍液喷雾、40%乙膦铝WP300倍液、75%百菌清WP500倍液、64%杀毒矾WP400倍液喷雾;二是烟雾法:在发病初期,每亩棚室用45%百菌清FU200-250克,每棚室内放4-5处,发烟时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隔7天熏1次。
三、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以上。植株萎蔫是此病的主要症状,苗期即可发病。防治对策:
1、选用无病土育苗。
2、合理栽培管理。深翻土壤,高畦栽培。施用腐熟的基肥,及时追肥灌水,要避免大水漫灌。发病时要控水,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3、种子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或用70℃恒温干热处理72小时(种子含水量在10%以下),检查发芽率后再播种。
4、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WP8克处理畦面。
5、土壤消毒。即定植前施用药土保苗,用50%多菌灵WP每亩4公斤,混入细干土,拌匀后施于定植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