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是蚜科缢管蚜属的一种昆虫,属有害生物,可为害玉米、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一、危害特点
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使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图1.玉米蚜虫图片。(2023年6月25日摄)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应及时清除田(间)边、路旁、沟旁的禾本科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尽可能压低向玉米田转移的虫源基数。
2.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3.在发生初期,除去为害中心蚜株雄穗或整株,及时深埋或采取其他有效处理方法,消灭虫源,防止进一步扩散危害。
(二)化学防治
1.播种前可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200-400的比例进行拌种,将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正常情况下持效期可达50天-80天,同时还可防治蓟马、飞虱等。
2.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倍-100倍液涂茎。
3.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施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挑治,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可用药剂有: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