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3-09-11 来源:砚山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494次
分享到:

玉米是砚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品种特性、种植密度、水肥管理、极端天气、病虫危害等原因出现玉米禿尖缺粒现象,影响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1.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

(1)品种特性

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如果所选的玉米品种不适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不光引起秃尖缺粒还将引起大量减产。

(2)种植密度过大

种植密度过大是造成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玉米植株之间争夺养分,导致营养不良,通风透气性差,叶与叶相互遮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授粉不良。容易发生玉米秃尖缺粒。

(3)肥水施用不当

在玉米生长期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特别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缺肥,花粉活性降低,花丝寿命缩短,影响玉米正常的扬花授粉和籽粒发育,导致玉米秃尖缺粒。

2023年9月1日,平远镇洪福村 (2).jpg

                 图1.玉米拨节抽穗期长势。(2023年9月1日摄)

(4)极端天气的影响

在玉米扬花授粉期间,如果温度较高,地壤的水分不足,花粉和花丝的寿命就会缩短,在授粉时,阴雨天气和干旱都会影响到扬花授粉,授粉不佳就会导致玉米秃尖缺粒。

(5)病虫危害
   玉米各种病害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大发生,易使玉米不能正常扬花授粉,从而造成玉米秃尖缺粒。

2.玉米秃尖缺粒的防治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

不同的品种发生秃尖缺粒的现象各不相同,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土质、气候、栽培等条件选种。选择具有抗病、抗虫和适应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一般情况下,硬粒型品种发生秃尖缺粒的现象要轻于马齿型品种。

(2)合理密植

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玉米生长有足够的光照和生长空间,有利于玉米自然授粉。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合理密植。从而使植株中上部叶片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才能使授粉不受阻碍,减少缺粒秃尖的情况发生。

2023年9月10日,平远镇洪福村.jpg

                      图2.玉米籽粒形成期长势。(2023年9月10日摄)

(3)加强肥水管理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尤其要注意补施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如锌肥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促进氮元素的充分吸收,使光合作用增加,提高授粉质量和籽粒重量;在水分管理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在有条件的情况,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4)人工辅助授粉

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长期高温干旱或者持续阴雨天气)和苞叶过长影响正常授粉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玉米授粉质量,大幅减少玉米秃尖缺粒等问题的发生。

(5)及时防治病虫害

生长期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可减少玉米秃尖缺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