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季风性落叶病。 (2023年9月12日摄)
1. 季风性落叶病
流行规律
冷凉环境有利于发病,高湿环境有利于流行,地处峡谷、低洼和隐蔽度较大的林段和地区发病较重。云南主要集中在7 月份-10月份月雨季期间发生流行。最近降雨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季风性落叶病的发生。
典型症状
嫩叶感病后,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凋萎脱落。
老叶是叶柄基部先感病,初期呈水渍状黑色条斑,病部溢出1滴-2滴凝胶。凝胶初时白色,后变黑。(典型症状)。
绿色胶果感病后,初呈水渍状病斑,有凝胶以后病斑扩展,整个果实腐烂并长出一层白色霉状物,最终干缩变成僵果,挂在枝条上长时间不脱落。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林间管理, 及时清除林间杂草,修剪枯枝、下垂枝,增加林间通风透光,降低林间湿度。
化学防治:可选用乙磷铝、甲霜灵、杀毒矾、霜霉威等药剂,按照使用说明对发病区域进行喷施处理 。
图2.割面条溃疡病。 (2023年9月12日摄)
2. 割面条溃疡病
流行规律
降雨或高湿度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条件,尤其是持续的阴雨天气。高湿且冷凉天气容易导致病斑的扩展、树皮的溃烂。割胶不规范(割胶刀数多、割胶过深、伤树多等)、地势低洼、密植、失管林段往往发病较重。每年3月份-12月份均可发生。
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橡胶树割面的新割线上出现一条至数十条排列成栅栏状的竖立黑线,深达木质部。黑线可汇成条状病斑,病部表层坏死,针刺无胶乳流出。
低温阴雨天气,新老割面上出现水渍状斑块,伴有流胶或渗出铁锈色的液体。
雨天或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层,老割面或原生皮上出现皮层隆起,爆裂、溢胶。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胶林管理,及时清除林间杂草,修剪枯枝、下垂枝,增加林间通风透光,降低林间湿度。同时遵循“一浅四不割”原则,避免高强度割胶。
物理防治:雨季到来前及时安装和维修防雨帽,做好防雨帽密封工作 。
化学防治:割面已出现感病症状的植株,晴天时刮去表皮(慢性扩展型病斑可以不进行),及时涂药治疗,并停割。防治药剂可选用40%三乙磷酸铝(霉疫净)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霜霉威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参照药剂说明书。注意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