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3-09-27 来源:古城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635次
分享到:

94941e4b8dae6a6dfa2c87f16f8eb4f.jpg

图1:辣椒感染疫病植株(2023年9月6日摄)

  一、分布与危害

  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温室、塑料大棚及露地均有发生,尤以中棚、大棚栽培的幼苗受害最为严重,造成成片死苗,损失严重,甚至绝收。

  二、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果实都能发病。叶片上初生暗绿色病斑,继变褐色,最后整叶软腐、枯死。

图片1.png

图2:辣椒疫病茎被害部位(2023年9月16日摄)

  茎被害部位黑褐色至黑色,如被害茎尚未木质化则明显溢缩,病部上端枝叶枯死。

 

图片2_副本.png

         图3:辣椒疫病果实被害情况(2023年9月摄)

  果实受害,果实内部软腐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孢囊梗和孢子囊),随后逐渐失水,形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三、病原

  病原物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色。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淡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卵孢子圆球形,黄褐色。病菌还能产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黄色、单胞。

  四、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壁孢子在土中或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典型的土壤习居菌。

0fbe18ccecaa6ddc22879ff698191fd.jpg   图4:辣椒疫病果实被害情况(2023年9月23日摄)

  植株发病后形成发病中心,其病部在高湿条件下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引起再侵染。

  五、发病条件

7a31135aab07ab2237c45c757b1ee8f.jpg    图5:辣椒疫病植株被害情况(2023年9月10日摄)

土壤积水或气候条件突变造成疫病爆发,而极高的天气相对湿度是疫病流行的前提条件。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甜椒感病、辣椒抗病,温、湿度与发病关系密切,25℃-30℃最有利于病害发病。

704d5ca6f10737555f4fc6b8d772030.jpg        图6:辣椒疫病果实被害情况(2023年9月23日摄)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超过40%,即可发病。露地栽培的辣椒疫病发生与降雨的迟早、持续时间长短和雨量的多少关系密切。

   六、防治

  (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实行高垄双行栽培,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甲霜灵、杀毒矾、代森锰锌,疫霉灵喷药防治;也可用巴斯夫百泰预防,氟啶胺、银法利、喹啉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