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蜂缘蝽在中国分布较广,是危害豆类作物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主要以吸食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危害大豆,轻则霉腐粒增加,重则植株卷曲生长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有荚无粒。点蜂缘蝽在大豆作物上的虫害发生率已接近九成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品质下降。所以,认清点蜂缘蝽危害,严防点蜂缘蝽,对于种植大豆至关重要。
点蜂缘蝽的成虫体形狭长,黄褐至黑褐色。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前胸背板及前、中、后胸侧板具颗粒状黑色小突。前翅稍长于腹末,膜片淡棕褐色。腹部侧接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幼虫共5龄,1龄至4龄体似蚂蚁,5龄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但翅较短。
图1.点蜂缘蝽危害大豆。(2023年12月3日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沙坝地)
图2.点蜂缘蝽成虫。(2023年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沙坝地)
点蜂缘蝽的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代至3代。卵多散产于叶背、嫩茎和叶柄上,少数2枚在一起,雌虫一般产卵20枚至40枚。成虫善于飞翔,动作迅速,不易徒手捕捉,碰之即飞,形状与马蜂相似,若虫在白天可见迅速爬行和骚动,成虫早晚或阴雨天气温稍低时反应迟缓,阳光下多躲避在植物背阴处。成虫可在地边废弃秸秆、枯枝落叶等处越冬。
点蜂缘蝽成虫与若虫常刺吸植物体液,在大豆结实早期,往往以群集性危害为主要特征,致使大豆结实早期蕾、花凋落,导致果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绝收。
点蜂缘蝽的防治方法:
农事防治:大豆种植地块实行轮作,减少大豆病虫害宿主寄生。对种植大豆的地块,在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深埋豆类枯枝落叶、斩断卵来年孵化。寻找成虫越冬躲避处,在冬前清理地边秸秆、枯枝落叶用土填埋、拍实越冬腐熟,作为翌年田有机质,清除躲避越冬成虫。
化学药物防治:在大豆花荚期发生成虫、若虫危害时,可以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至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4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至3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600倍至800倍液于傍晚16时至17时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每隔6天至7天喷药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至3次,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喷药防治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选择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搭配使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