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黑腐病是一种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黑腐病病菌侵入植株维管束后,限制了维管束水分运输,形成“V”字形病斑,病斑快速蔓延使叶脉变黑,故而称作黑腐病(图1)。
图1 黑腐病发病症状。(2023年6月19日摄)
1.种子带菌传播
带菌种子是黑腐病主要的远距离传播媒介,带菌率低至0.03%就会引起流行病。受感染的种子和移植使病原菌长距离传播。采种期病菌可沿种荚的维管束进入种脐, 引致种子带菌,通常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大约两年;播种带菌的种子, 幼苗出土后在子叶及茎上均可发病。
2.雨水、灌溉水传播
病原菌随雨水或灌溉水飞溅到其他健康植株,可从伤口、气孔及水孔进行侵染。5天后出现水浸症状,26天后出现坏死。温室中,由于架空灌溉,黑腐菌可以在3周内从感病植株传播到2米远的邻近植株。
3.病残体带菌
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能造成第二年黑腐病的流行。病残体上的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黑腐菌的存活有影响,黑腐菌在20℃条件下在土壤病残体中存活14天,在30℃条件下存活4天,在含水量为35%的土壤中存活50天。
4.农事操作传播
黑腐菌能在农具上存活1周至3周。使用未消毒的农具,如锄头、剪刀等,会将病原菌带到新的种植区域,从而引发新的感染。
图2 十字花科黑腐病的传播途径。(2023年7月1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