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蚕豆种植面积历年在5.5万亩,其中,大粒蚕豆种植1万亩左右。目前多数已经开始种植。为做好蚕豆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蚕豆产量及品质,特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一、蚕豆主要病害:锈病、褐斑病和根腐病。
防治方法: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3000倍;细菌性斑点病可用77%氢氧化铜4000倍。根腐病可用亮盾(62.5%精甲咯菌腈)拌种,10ml种衣剂兑水60克,可拌种2公斤-3公斤。
图1.蚕豆病害表现。(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蚕豆根腐病。(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3.蚕豆锈病。(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蚕豆主要虫害:大豆上发生的害虫种类较多,类型复杂,从类型上主要分为地下害虫(蛴螬、蟋蟀、地甲等),食叶性害虫(卷叶螟、蝽类、斜纹夜蛾等)、蚜虫、斑潜蝇和钻蛀性害虫(高隆象、食心虫、豆杆蝇等)。
防治方法:
(一)鳞翅目类食叶害虫及叶甲类害虫,可采用甲维.氯虫苯,高效氯氰菊酯或阿维菌素等任选一种进行防治。
(二)蝽象类害虫及蚜虫,可用10%吡虫啉或20%氰戊菊酯等药剂。
(三)地下害虫,可用敌百虫粉剂撒施,每亩2公斤-3公斤施于播塘中,也可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公斤-3公斤加细土15公斤-20公斤拌匀,顺垄撒于苗根周围。
根据发生危害程度的轻重,可连续防治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