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它们可是水稻的头号杀手。水稻螟虫的家族成员,主要有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水稻螟虫由钻蛀水稻茎秆来危害水稻,水稻螟虫繁殖快。人工防治难度也大多让稻农很头疼。近日,龙陵县植保植检站到勐糯、平达、象达、镇安等乡镇调查水稻螟虫发生情况,并提出来年的预防措施。
图1 龙陵县植保植检站在勐糯镇大田坝村调查水稻螟虫越冬情况。(2023年12月2日 岳芹湘摄)
一、水稻螟虫发生规律
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第一代5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中旬。其发生危害,在双季稻区第一代重于第二三代,单、双季稻混栽区,第二三代重于第一代,单季稻为主的地区,第一二代重于第三代。三化螟一年4代,以幼虫在禾蔸里过冬。
越冬幼虫在4月至5月间化蛹羽化。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
经调查,预计2024年龙陵县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水稻螟虫对水稻造成的灾害是很大的,容易使产量受损。因此绝对不能轻视这些病虫害,农户们一定要做好预防、防治。
图2 龙陵县植保植检站在勐糯镇大田坝村调查水稻螟虫。(2023年12月2日 岳芹湘摄)
二、农业防治
1.灭越冬虫源。大多采用低茬收割,机割田需在入冬前耕翻种植或焚烧稻茬,秸秆还田、清除沟边、田地杂草,切断螟虫食物链,恶化其生存环境,降低其入冬成活率。
图3 龙陵县植保植检站在镇安镇镇北村调查水稻螟虫越冬情况。(2023年12月3日 岳芹湘摄)
2.选择抗虫害品种。合理选择水稻品种,选择若干个播种期、生育期相当的品种,并统一播种,尽量减少生育期不同选成的混栽。另外,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促使水稻早生快发,错开水稻危害期和孵化盛期;对于迟熟田块在化蛹高峰期要深水灭蛹,减少虫源面积和螟虫越冬基数。
3.播种或插秧前:亩用2.5kg-3kg3%呋喃丹颗粒剂拌15kg-20kg细土,撒施水面。插秧时:亩用0.5kg90%晶体敌百虫兑水400kg-500kg,浸泡秧苗10分钟。插秧后:亩用100ml50%甲胺磷乳剂兑水150kg-200kg进行泼浇,或亩用75ml-100毫升50%速灭松乳油兑水喷雾。
二、物理防治
安装频整式杀虫灯,减少用药量。
三、药剂防治
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Bt等药剂;或三唑磷(铁不钻);或55%特杀螟,亩用50g,兑水40kg-50kg进行常规喷雾防治,隔5d-7d可再施药一次(尤其是螟虫发生较重的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