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黄萎病又称为“早死病”,感染该病的病株常常在早期死亡,导致减产40%-60%不等,严重影响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马铃薯黄萎病危害症状:马铃薯黄萎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叶片病发初期时,从叶尖沿叶缘变黄转褐,从叶脉向内黄化,并逐渐干枯;病株根部和茎部维管束被破坏,叶片的侧脉之间变黄,有时叶片稍往上卷,自顶端或边缘起枯死。轻病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变褐干枯,或者仅l个-2个分枝表现黄萎症状,严重的整个植株萎蔫枯死。
马铃薯黄萎病发病规律:马铃薯黄萎病属于真菌病害,该病菌以休眠菌丝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通过根毛、伤口进行侵染。早期侵染引起叶片衰弱变黄,植株提前枯死。成株期发病,植株一侧叶片或全部逐渐萎蔫,引起植株凋萎。地势低洼、灌水不当、有机肥未经腐熟施入等容易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19°C-24°C。
马铃薯黄萎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处理。
2.轮茬倒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烧毁。
3.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用量为种薯重量的0.2%) ;或者是将200g的50%多菌灵,50g的75%农用链霉素,2kg的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与100kg种薯进行拌种处理。
4.病发初期的时候,每株浇灌500ml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 或者是每株浇灌100ml的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300倍液,每隔10天浇灌一次, 一共浇灌1次-2次。
5.当前在田间管理方面要注意选择晴天浇水,切勿大水漫灌,严禁上午10点后浇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浇水,灌水后及时中耕。对已患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减少病菌再次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