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可危害油菜茎、叶、花及角果,常年植株发病率高达10%-30%,病株一般减产70%-100%。我县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叶枝、塔城、维登等气候较热地区,种植面积约为1.49万亩,若不加以防治将造成严重损失。
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受到菌核病危害,植株叶片出现叶斑,叶斑表现为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且有同心轮纹,气候干燥时发病部位叶片十分单薄,极易穿孔破裂,潮湿时病斑则会迅速扩张至全叶腐烂。若植株茎部发病,起初病斑为椭圆形,后变为长条形,病斑颜色中心为白色,边缘为褐色,最后病斑会扩展至绕茎全周,造成茎杆内部腐烂称为空茎。
发病原因:连作重茬,土壤病原菌多。油菜播种面积集中,连续重茬造成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较多。另外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期主要在花期,容易造成种子带菌,充足的病原菌在适宜的外部气候条件下就极易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1.种子包衣。油菜菌核病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花期,所以种子极易带菌,通过种子包衣可以减少种子带菌,降低后期的发病几率。种子包衣选用的种衣剂可以选用精甲霜灵·咯菌腈或者咯菌腈进行包衣。
2.选对防治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品种比较多,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菌核净、嘧霉胺、腐霉利、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羧胺、咪鲜胺、咯菌腈等。主要用于预防可以选用多菌灵或者甲基硫菌灵加菌核净进行防治。往年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要做好提前预防。已经发病且比较严重的地块,建议使用啶酰菌胺·咯菌腈或者氟唑菌酰羧胺或者啶酰菌胺单剂进行防治。
3.选准用药时间。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要采用“提前用药,预防为主”的策略。以油菜生育指标为参考依据,掌握在油菜主茎95%以上开花时进行首次喷雾防治。如果开花期雨水较多,可以适当提前3天-4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