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可随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它们会吸取水稻的汁液,导致叶片干枯和减产。
一、形态特征
稻飞虱是同翅目飞虱科昆虫。体形小,像微小的蝉;口成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翅2对;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1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的内侧有粗刺。
图1 停留在水稻叶片上的稻飞虱(2024年5月17日拍摄)
二、危害症状
稻飞虱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汁液,使水稻生长受阻,被害部位初期呈棕褐色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呈黑褐色,全株枯死、倒伏。稻飞虱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稻飞虱危害稻穗时,可使粒重降低、品质下降。
图2 两只稻飞虱共同危害一株稻株(2024年5月17日拍摄)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抗耐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选栽抗耐虫害的水稻品种, 能够有效地预防稻飞虱对它们的危害和侵蚀。
2.科学种植,保护天敌: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硅、钾肥,浅水灌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保持田间通风良好;不要使用甲胺磷、久效磷等剧毒农药,以保护蜂蛛、黑肩绿盲蝽和多种缨小蜂等稻飞虱天敌。
3.物理防治:使用黄色粘板、黄色粘贴纸等物理防治工具来捕捉稻飞虱。
4.化学防治:
(1)放生初期每亩使用25%吡蚜酮30克,80%烯啶·吡蚜酮10克,或10%三氟苯嘧啶10毫升兑水进行喷雾;
(2)发生高峰期每亩施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20克和20%异丙威200毫升,兑三桶水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