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稻象甲及其防治
发布日期:2024-06-17 来源:镇沅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2636次
分享到:

稻象甲别名稻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寄主于稻、瓜类、番茄、大豆、麦类、玉米和油菜等。稻象甲的幼虫、蛹多在土表3cm至6cm深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埂、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成虫和幼虫均危害水稻,成虫主要危害叶、幼虫主要危害根。一般在早稻返青期,幼虫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稻株受害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缺肥或赤枯病所致,危害易被忽视。 e62c584e73c3f1004b8fa928da73477.jpg

图1.受稻象甲危害的稻田(2024年6月6日拍摄于勐大镇文来村)。

9963292ae564cf4ee41c1592cb11c01.jpg

图2.受稻象甲危害的稻田(2024年6月6日拍摄于勐大镇文来村)。

dea8c436108b786c863a43a388f02cd.jpg

图3.受稻象甲危害的水稻植株(2024年6月6日拍摄于勐大镇文来村)。

731212c66f38090a5c8e98e0a8d9b5b.jpg

图4.受稻象甲危害的水稻植株(2024年6月6日拍摄于勐大镇文来村)。

f65c20d9c8346198506e58a4ac5d303.jpg

图5.稻象甲危害水稻(2024年6月8日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

稻象甲成虫体长5mm,体灰黑色,密被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成稍向下弯的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端部稍膨大,黑褐色。鞘翅上各具10条细纵沟,内侧3条色稍深,且在2条至3条细纵沟之间的后方,具1长方形白色小斑。稻象甲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粒至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cm至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遇春暖多雨、早稻分糵期多雨更利于成虫产卵、发生虫害。

1cc3115911e937e93393687874d5a8c.jpg

图6.稻象甲危害水稻(2024年6月8日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

3c1d4825ec7bea65c7f4c2d4ddc69a5.jpg

图7.稻象甲危害水稻(2024年6月8日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

20f93548af69f1a05c3ff5e43c17e68.jpg

图8.稻象甲危害水稻(2024年6月8日拍摄于勐大镇仰里村)。

稻象甲发生原因:

1.水稻轻型栽培面积增加,土壤翻耕和灌水都不够,有利于此虫发生;

2.实行秸秆禁烧和还田,稻象甲残虫量较高,越冬死亡率降低;

3.农村劳动力转移,田间管理均较粗放,部分田块危害累积。稻象甲防治要坚持“诱杀成虫、治成虫控幼虫”的防治策略,关键性防治措施是压低虫源。

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充分发挥深耕对幼虫的杀伤作用。

2.物理防治:糖水草把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按水、糖、醋比例5:1:1加少量白酒混合后浸湿草把,放入秧田或分糵期大田,在草把下撒一层毒土,能够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秧苗移栽前3天至5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ml兑水75公斤均匀喷雾。移栽前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g兑水50公斤,将秧捆放在药液中浸泡30分钟后再移栽。秧田期结合灰飞虱防治进行兼治。水稻分糵期,亩用40%毒死蜱70ml至100ml或4%醚菊酯200g至250g或25%甲氰辛硫磷100ml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注意,直播稻田要在稻苗立针至一叶一心期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