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腐病是主要由欧氏杆菌属细菌,和根霉属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使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腐烂。病菌主要危害植物多汁肥厚的器官,如块根、块茎、果实、茎基等。发病不限于田间,运输途中和贮藏期间也有发生,且危害更重。软腐病危害的作物种类甚多,云南文山地区常见发病作物有甘蓝类、白菜类、萝卜、马铃薯、番茄等蔬菜。
图1.包心菜软腐病照片(2024年6月17日摄)
软腐病的发病症状: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常伴有恶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软腐病在病组织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病斑由叶柄向上扩展,最终使叶球由外向内腐烂;由根部向上扩展时,叶球则由内向外腐烂,呈乳黄色烂泥状,有臭味。由于根和茎基受害后组织变脆,叶球极易脱落,发病晚期病株会自行倾倒。贮藏期间叶球易脱帮或腐烂,受害叶叶脉变为黑褐色。
图2.包心菜软腐病照片(2024年6月17日摄)
软腐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土壤、堆肥、菜窖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虫体内越冬。 借助昆虫、灌溉水及风雨冲溅,从植株伤口侵入。病菌寄主广泛,可在土中寄居,从春到秋在田间各种蔬菜上传染繁殖,不断危害。
图3.正常生长的包心菜照片(2024年6月17日摄)
包心菜软腐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一、症状识别。发病初期植株的外围叶片在中午萎蔫,早晚仍能恢复正常,后期萎蔫不再恢复;严重时病株枯黄皱缩,外叶脱落,结球小,茎部组织粘滑软腐。
图4.包心菜软腐病照片(2024年6月17日摄)
二、发生特点。病菌主要通过灌溉、雨水、肥料和昆虫传播,从伤口、裂口侵入。秋季多雨多雾,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幼苗期发病轻,多从莲座期开始发病。
三、防治方法。1.清除病源。整地时多施腐熟有机肥,并掺施磷、钾肥,并适当追施钙肥。2.田间零星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销毁,并在病穴内及周围撒一层生石灰,防止再次传染。3.药剂防治。莲座期、或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可用噻菌铜、春雷王铜、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芽孢枯草杆菌等药剂喷雾、喷淋。每5天1次,连续用3 次至 4次。
软腐病是田间作物常见病且更难根治,需多方面防控,多措并举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