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稻瘟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4-06-26 来源:景洪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2362次
分享到: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以下是关于稻瘟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发生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1、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2、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较重。病斑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数近圆形或椭圆形,斑上密生青灰色霉层;慢性型病斑为梭形或长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

叶瘟(2024年6月20日摄).jpg

叶瘟(2024年6月20日摄)

3、节瘟:节瘟常常发于穗下第一及第二节位,典型病斑表现为穗节部位出现褐点,继而在节上环节扩展,最终穗杆失水并干缩凹陷,导致穗节极易折断,节瘟稻株抽穗后出现白穗现象。

4、穗颈瘟:病斑多发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表现为褐色或墨绿色水渍状斑点,环节扩展,后致穗杆失水并干缩凹陷,穗颈瘟稻株抽穗后出现白穗现象。

5、谷粒瘟:谷粒瘟常常发生在谷壳,病斑性状为椭圆形,呈灰白色,且多伴灰色霉层,谷粒瘟是次年幼苗发生感染的源头。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以减少菌源;搞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灌水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以促进稻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2、药剂防治:稻瘟病常发区应在秧苗3叶-4叶期勤检查,查到发病中心后及时用40%硫环唑悬浮剂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本田水稻返青后勤查,当叶瘟病株率达3%时用40%硫环唑悬浮剂或50%异稻瘟净乳油兑水喷雾,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隔6天-7天再喷药1次,叶瘟病的防治应着眼于保护易感染的分蘖盛期;穗颈瘟应在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硫环唑悬浮剂喷雾防治。

在防治稻瘟病时,应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同时,应根据病情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