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最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作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广大的农民朋友,在为丰富人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付出艰辛努力和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为此,每一位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一、要知法守法
要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召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及培训会,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落实安全生产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图1.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2022年12月2日摄)
图2.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宣传。(2023年1月6日摄)
二、要选好生产种植区域
1.要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必须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同时产地区域范围要明确,产品要相对稳定。
2.要避开公路主干线,远离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源,避免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其固体废弃物等对生产用地造成污染。
图3.高山蔬菜种植基地。(2023年6月16日摄)
图4.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2022年11月18日摄)
三、要科学、规范的使用农药
1.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并结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不购买未核准登记的农药。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范围和施用次数,遵守农药使用间隔期的管理规定,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农药的规定。
四、要合理施肥
1.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
2.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金属、橡胶、塑料等有害物质的垃圾,以及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和国家明文禁止使用和未经登记的肥料。
五、要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制度
1.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制度,积极推行鲜活农产品包装、挂标上市。
2.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数量及用药时间和农作物采收日期,要做好祥细记录,并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的管理,确保“农产品可追溯”目标的实现。
图5.推行鲜活农产品包装、挂标上市。(2023年2月18日摄)
图6.指导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2023年6月15日摄)
六、要及时回收农用残膜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
1.要科学使用农用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或未经许可的农业投入品。
2.使用者要及时清除、回收农用残膜、农业投入品的包装物等。不得在农田或其他农业用地、沟渠等随意弃置、掩埋和焚烧残膜及农用包装物,避免造成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污染。
图7.清洁田园。(2023年6月12日摄)
图8.回收农用残膜。(2023年5月12日摄)
七、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农产品生产者要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消费者等的监督,积极配合农业等部门的执法检查及抽样检测工作。要强化自律意识,履行诚信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丰富的农产品。
图9.到种植基地监督检查。(2022年12月10日摄)
图10.到种植基地抽样。(2023年3月15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