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作是一种节水、省工、节本、增效的重要栽培模式,是确保口粮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水稻旱作栽培中,杂草的防治至关重要,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水稻旱作栽培中杂草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除草为主或覆黑膜控草,辅以人工除草。采取“一封、二补、三杀”的防除原则。
一封:播种后7天内,采取后退式喷雾封闭处理,选用乙草胺+扑草净或甲戊.丁草胺(二甲戊灵12%、丁草胺48%) 20毫升或苄嘧.二甲戊(二甲戊灵16%、苄嘧磺隆4%) 25克,兑水20公斤苗前封闭,效果较好。
二杀:稻谷在3叶1心后至孕穗分化期前,杂草应在2叶1心进行茎叶处理,除草剂选用氰氟.氯氟吡(20%氰氟草酯+6%氯氟吡氧异辛酯)50毫升+嗯唑.氰氟( 10%氰氟草酯+10%嗯唑酰草胺) 50 毫升+15%乙氧磺隆10克,马塘、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相对较重地块选用30%氰氟草酯50毫升+10%嚦唑酰草胺75毫升+“15%乙氧磺隆10克+农药增喷雾助剂,兑水2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安全有效。
三补:针对恶性杂草在二杀环节未能除掉的,应及时进行补喷或辅以人工拔除,消除草害,使用化学除草,杂草对除草剂易产生耐药性,除草剂应交替使用,掌握最佳用药量和复配。
图1.药剂配置(2023年5月1日摄)
图2.“后退式”封闭除草处理(2023年5月1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