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也叫草果仁,是姜目科豆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下面,我们跟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饲用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绍斌来一起学习了解草果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吧。
图片来源:网络
一、草果最佳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草果在每年的2月-4月间均可种植,但最佳的种植时间为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因为此时温度适中,雨季即将来临,此时种植的草果成活率高,分蘖数量多,长势强。
二、如何种植草果?
(1)选地整地
①育苗地:在靠近种植地的地方,选择有水源、林荫、土壤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湿润的山间凹地及山谷平缓处,作育苗地(苗圃)。
播种前2个月,深翻土地,除净杂草、树根、石块,调节好荫蔽度。播种前数天,翻耕打碎土块,每公顷施草木灰30吨~37.5吨作基肥,然后起畦。畦宽100厘米,高20厘米,长度视地形而定,一般不超过10米,以待播种。
②种植地:种植地与育苗地选地的要求基本相同。整地在上年冬季进行。
在选好的种植地内,除保留荫蔽树外,其他的杂草、灌木和野藤全部砍除,待干后集中烧作肥料。留下的荫蔽树要适当修整,把过密树砍去,使其透光度为40%-50%之间。然后深翻25厘米,同时拣净草根、树根和石块。经风化后,在种植前再翻松碎土,整平。
按行株距100×60厘米挖穴。每穴施土杂肥10公斤-15公斤作基肥,肥土拌匀。同时在种植地四周开好环山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如种植地坡度较大,亦可开成梯带,然后按上述株行距开穴。
(2)种子处理
当果皮紫红色,种子呈银灰色,嚼之有甜味的果实时采摘,然后选出饱满、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作种,宜随采随播。
播种前先将果皮剥掉,洗净果肉,用清水浸种10小时-12小时,后用粗沙与种子置于竹箕充分搓擦,以擦掉假种皮为度。或将种子用30%的草木炭拌和,用手将种子搓散,除去表面胶质层,然后播种或晾干保存至翌年春季播种。
(3)适时播种
随采随播,春秋均可,以秋播较好。春播要在气温回升到18℃以上时进行,秋播月平均气温在18℃-20℃以上,1个月时间,种子大量发芽出土,播后40天-50天发芽率可达8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发芽率可达90%以上。
(4)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苗床经常保持湿润。约经20天,幼苗陆续出土后,宜把盖草拨至行间。每月喷洒1∶1∶200波尔多液1次-2次,连续喷3个月-4个月,预防病害发生。苗高6厘米-10厘米时开始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苗高15厘米再进行第2次追肥,施肥种类和量与第1次相同,浓度可适当增加。第3次追肥在入冬后,每亩施腐熟厩肥,草木灰、草皮灰等混合肥2000公斤,施后培土,以增强幼苗抗寒能力,安全越冬。
4.2 中耕除草
定植后,为了促进植株生长和分株,每年要分别在夏、冬两季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中耕时将丛株间杂草铲除干净,并结合松土。冬季中耕,应结合割除枯老死株,割下的枯、老、死株和铲除的杂草可铺在行间,让其逐渐腐烂,增加土壤肥力。若有病虫害老株,割后不宜用来铺盖株间,须清出场外烧毁。
4.3 追肥
草果是一种喜肥植物,每年要结合中耕除草追施肥料2次。第1次每亩施厩肥、堆肥、绿肥、过磷酸钙等混合肥1000公斤-1500公斤,植株生长较差的另加施尿素5公斤,兑水或混合上述肥料施下。第2次每亩施草皮灰2500公斤,在草果丛株周围开环沟施下,施后用腐殖质土培土壅蔸。
4.4 灌溉
在干旱季节,应组织劳力淋水。远离水源的种植地,则宜在干旱季节在畦面盖草,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4.5 调节透光度
草果需在一定的蔽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每年要对蔽荫树进行适当疏枝、疏林,将长得过于繁茂的树枝砍去一部分,过密林木要适当间伐。缺少蔽荫树的地段要及时补种。一般室内经常保持40%-50%的透光度。
4.6 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① 立枯病(苗期病害)
症状:立枯病是由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引起的草果苗期病害。一般在3月-4月,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可造成成片枯萎。
防治方法:加强育苗地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幼苗出土后用1∶1∶150波尔多液喷洒预防,每7天1次,连续2次~3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处撒生石灰粉,并喷50%代森胺10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2次~3次。
② 草果花腐、果腐病(成株期病害)
症状:花湿腐,早落。花穗柄也有酒糟味,病花多,全穗花均易腐烂,连1个草果都不能结在花穗轴上。草果生果腐病时,病菌由下而上侵染,致使果穗腐烂,果子腐烂由花蒂开始,然后逐渐蔓延。病斑有水渍状的晖圈,干后有白色的絮状物和粉粒状物。
防治方法:在水源好的园区,避免沟水长期淹蔸。沟边地段应适当稀植。在开花初期,可喷0.5%波尔多液保护花序。病重区连喷2次~3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③ 草果叶斑病(成株期、苗期病害)
症状:叶斑病是危害叶片的病害,感后叶片产生不规则黑褐色斑点,中央很易穿孔,在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
1. 钻心虫
症状:钻心虫是草果的茎部虫害,以幼虫钻入植株茎内危害,严重时茎折,植株枯萎。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和主蔓吸根,使植株生长不良,并可引起煤烟病。
防治方法:发现虫情及时剪除枯心苗,并用杀螟松50%乳油800倍~1000倍液喷洒或喷施杀虫单、杀虫双等药剂即可。
2. 斑蛾
症状:斑蛾主要是幼虫危害。幼虫毛虫状,约有5龄,幼虫吐丝缀合叶片成饺子状,在里面啃食危害,使受害叶最后发生焦枯状。幼虫食叶量大,老熟幼虫在苞叶中做网状茧化蛹,蛹成熟时,成虫飞出,即为斑蛾。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不动,黄昏后活动及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又进行第2次危害。初龄幼虫先后在叶背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呈网状。
草果叶大量被危害后,营养不足,花穗不易抽出,或仅抽出小花穗,结果实较少。
防治方法:①清除叶片苞。烧去幼虫、茧、蛹,或捕捉成虫,及时清除已结过草果的植株,用土埋好。②药剂防治:3月-4月幼虫多在花苞上活动,花苞未开放前,用巴丹50%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有效浓度500×10-6 ),于花苞处均匀喷雾。
3. 蝗虫
症状:蝗虫体躯细长,绿色或黄褐色,常在杂草和灌木丛中活动,咀嚼式口器,后足强大,常跳跃(俗称蚱蜢)。产卵管短而弯曲,以此凿土产卵,卵成块。不完全变态,若虫一般称为“蝻”。成虫与若虫食性相同(形状也相似),食草果叶量大。
蝗虫多时,草果叶几乎可被吃光,严重影响草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甚至一片片地死亡。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用捕虫网捕捉(用8号铁丝弯成圈,挂上纱布罩,扎在一根长木上)。查找卵块集中消灭。
三、种植草果需要注意哪些?
(1)种植草果选址很重要,一般情况适宜种植在缓坡地、台地和阴坡地,坡度在15°~35°;草果对土壤要求以含腐殖质、排水良好,湿润的沙质土、生草灰化土或灰化红黄壤土为宜,酸碱度以pH4.5~pH6为宜。腐殖质深厚的棕壤阴坡,土壤常年保持湿润的也可以种植;种植海拔控制在海拔在1200米~1600米;相对湿度以75%~85%为宜。
(2)草果透光度要实时调节,一般情况保持40%~50%的透光度即可。
(3)草果苗期要及时除草;草果开花坐果期要减少农事操作。
(4)在草果地周围养殖蜜蜂可以提高草果授粉率,提高草果产量。
以上就是草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巧,具体问题也可以拨打12580-8热线电话(仅限云南省内移动用户),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咨询。
撰稿:陈全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饲用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