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农业科普 丨胡椒种植技术和管理
发布日期:2023-02-24 来源:云南三农通 浏览:3149次
分享到:


我们平常做菜的时候,胡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调料,运用范围比较广阔,拥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么胡椒是怎么种植的呢?


下面,我们跟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饲用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绍斌来一起学习了解胡椒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吧。



图片来源:网络


一、胡椒最佳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为提高胡椒定植成活率,以雨季定植为宜,但不要超过7月底。有灌溉条件的胡椒园,在3月-4月即可定植,定植后应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幼龄植株荫蔽。尽早定植能争取当年有较大的生长量,形成健壮的枝叶和较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幼苗安全越冬。


二、如何种植胡椒?


(一)选地整地


1. 育苗地:苗圃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沙质土或沙土,沙性差的土壤一定要拌入1/3的江沙或细河沙,苗床土壤才能通风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为了减轻线虫危害,避免用菜园地育苗,尤其是种过茄子、烟草和番茄的地块更不宜选用。育苗前1个月,进行深翻细耙,清除杂草、石砾,充分暴晒土壤后打碎起畦,畦宽100厘米,高20厘米-3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面要求平整,每平方米撒多菌灵1克-1.5克3%的克百威2克-3克,用锄头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杀虫。苗圃四周开排水沟,并准备荫蔽物或搭建荫棚。荫蔽物可用笀箕、油棕叶、甘蔗叶或其他干枯后不易脱叶的枝条。


2. 种植地:园地的选择是胡椒栽培的关键。胡椒园要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和静风环境。胡椒园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45公顷-75公顷为宜。


胡椒园的地形对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起着再分配的作用。云南省胡椒种植区地形复杂,从大环境看,哀牢山以东属平流降温地区,胡椒寒害随海拔升高而加重,坡下受害轻,坡上受害重,迎风面受害重,背风面受害轻;哀牢山以西属辐射降温地区,逆温现象显著,胡椒寒害随海拔升高而减轻。胡椒宜植地的选择要在大中环境条件适宜的前提下,注重小环境、小地貌的精选。胡椒园一般应选择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或台地,坡向为南坡或西南坡,背风向阳。低洼地特别是锅形地不宜选用。


胡椒怕积水,应选缓坡地,坡度要求25度以下,并按等高开垦,修筑台地。


台地面视坡度大小而定,坡度5度以下缓坡地,台面宽5米-7.5米,可计划种2行-3行,每行开1条小沟;坡度5度以上的坡地,台面宽2.5米左右,种1行。台地面要求向内倾3度-5度,台地内侧开小沟,以利于排水和灌水,台地外缘筑20厘米高的地埂。园地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结构好,易于排水的沙壤土或壤土。


(二)胡椒定植


1. 挖定植穴:按株行距2米乘2米,亩植166株,先挖定植坑(穴),植穴宽80厘米,深70厘米,挖穴时要把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曝晒1个月-2个月后再回土。回土时注意先填入底层土,再填表层土。回填至半穴时,施入腐熟有机肥20公斤-30公斤,过磷酸钙(普钙)0.5公斤-1.0公斤,与表土充分混匀踏紧,继续填入表土,做成比地面稍高一点的土堆,准备定植。


2. 立水泥柱:云南胡椒植区多采用水泥柱(由钢筋、水泥、沙和碎石制成)作胡椒攀缘支柱。其优点是坚固耐用,不需换柱;缺点是初期投资大。水泥柱长3.2米-3.5米,基部直径12厘米-15厘米,顶部直径8厘米-10厘米。回土前在种植穴旁挖一个深50厘米,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穴,用于立水泥柱。立水泥柱时,粗头向下,细头向上,埋入地下50厘米,支柱周围用土及碎石填实,固定好。


3. 挖取种苗:取苗前一天浇足苗床水,定植前取苗,把过长的根及新蔓剪掉,保留根长5厘米-10厘米、新主蔓2节-3节。如需长途运输,需捆扎装箱,途中注意保湿、遮荫、通风透气。


4. 定植方法:胡椒多采用双苗定植。定植前在离穴壁20厘米处插上标棍,定植时距立柱20厘米处挖深30厘米的“V”形穴,放置种苗的面成45度的斜面,压实。两条种苗呈“八字”摆放,两条种苗上端距离8厘米-10厘米,根系紧贴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种苗上端2节露出地面,随即盖土压紧。在种苗周围做一土兜,浇足定根水,再在上面盖上稻草或牧草、蔗叶等,防止水分蒸发。把预先准备好的竹萝或笀箕、树枝等插在种苗四周,保持幼苗荫蔽。定植后1天-2天淋水一次,成活后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避免太阳灼伤蔓尖,引起幼苗死亡。定期检查幼苗生长情况,发现死苗要及时补种。


(三)田间管理


种植胡椒有经验的农户说,“胡椒要一水、二肥、三功夫”。胡椒不同于其它作物,要想获得健壮的胡椒植株必须保证提供精细的农业栽培措施。


1. 整形修剪


    (1) 整形:


云南胡椒种植区一般采用留蔓5条-6条,剪蔓3次-4次的整形方法。定植后6个月-8个月,新蔓生长高度达1.0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剪蔓。在离地面20厘米-30厘米(3个节-6个节)处剪蔓,保留1层-2层分枝,并在切口下2节-4节选留2-3条健壮的新蔓。第二、第三次剪蔓是在留下的新蔓生长高度达1.0米以上时,从前一次切口以上6节-8节处剪蔓,每次剪蔓后在切口以下共选留新蔓5条-6条。最后一次剪蔓后,仍保留新蔓5条-6条,让其生长,直至越过支柱20厘米-30厘米,进行封顶。封顶是将几条主蔓向支柱顶端中心靠拢,按顺序互相交叉,用麻绳将交叉点绑好,然后在交叉点以上2个节-3个节将主蔓顶芽剪除。采用此法整形,一般三年左右可以封顶,四年左右收获。还可以采用多次去顶的整形方法,即在第一次剪蔓后,每当新蔓生长高度达40厘米-50厘米时,就从前次切口以上4节-5节处去顶,连续去顶多次,直至封顶为止,这种方法可以使植株提前封顶。最好选雨量充足的季节剪蔓。云南胡椒植区一年可剪蔓1次-2次,一般5月-6月剪一次,9月-10月再剪一次。


    (2) 修剪


剪除徒长枝:生长势旺盛的幼龄和成龄胡椒,以及剪蔓后的幼龄胡椒,会从枝冠内部或植株基部抽生新蔓。收于缺乏光照,这些蔓生长纤细,节间长,分枝少,呈徒长状态。应在萌芽时切除,以免消耗养分。在树冠空处,可以在1节-2节以上剪除,保留1个带分枝的节,让其填补空位,增加结果枝。


剪除送嫁枝:在第二次剪蔓后,剪除原种苗带来的送嫁枝。最后一次剪蔓以后逐步剪去植株基部20厘米以下贴近地面的枝条,以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便于培土和减少病虫发生。


2. 绑蔓、摘花、摘叶、放花


(1) 绑蔓:绑蔓是用柔软的塑料绳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均匀地绑于支柱上。及时绑蔓,可促进气根生长,使主蔓牢固地依附于支柱上,对株型形成作用很大。绑蔓是从新蔓抽出3个节-4个节开始,每10天-15天绑蔓一次。绑时,一手调整和压紧主蔓,一手将塑料绳拧紧或绑好,尽量使主蔓每节都紧贴于支柱上。采插条的主蔓每节都绑,而成龄胡椒一年绑蔓1次-2次。绑蔓应在早晨露水干后或下午进行。如发现绑绳损坏,应及时更换。


(2) 摘花:胡椒苗是用插条繁殖的,随时都可开花结果,消耗养分,直接影响幼龄植株的营养生长。为集中养分促进蔓枝生长,加速圆柱形株型的形成,必须及时摘除花穗,限制开花结果。也就是说,幼龄胡椒在人为放花(留花)前长出的花,应全部摘除。成龄椒在非主花期抽出的花也应摘除,以集中养分促进主花期抽穗开花。海南气温较高,适宜留秋花;云南气温较低,适宜留夏花。其它季节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3) 摘叶:幼龄椒在绑蔓时应将主蔓和分枝基部的老叶摘除,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成龄椒在采果后放花前一个月,把枝条基部的老叶适当摘除,可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


(4) 放花:云南胡椒植区,冬季气温较低,春季气温回升后正是干旱季,不能满足开花结果所需的温度和湿度,以放夏花最为适宜。正常年份,6月-7月为盛花期,这时期开始进入雨季,温度、湿度都能满足胡椒开花结果的需要,因此,花期集中,开花整齐,座果率较高;入冬时,果实处于干物质积累阶段,与灌浆期相比,果实已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


3. 胡椒支柱处理及活支柱


高温干旱季节,水泥柱温度过高,胡椒蔓枝节部的根系容易被灼伤,严重抑制幼龄椒攀援生长。生产实践表明,用废旧麻袋、棕皮、稻草绳等材料包裹水泥支柱,旱季经常喷水保湿,可加快幼苗上桩速度。


在胡椒园的投入成本中,水泥柱投入成本占总投入成本的一半以上,要使胡椒成为热区农民易于接受的一项产业,必须从降低生产成本入手,而采用活支柱是降低投入成本的关键技术。为此我们建议采用一些热带速生树种,如刺桐、厚皮树、木棉、萍婆(凤眼果)、菠萝蜜、银合欢等树种作为胡椒的活支柱材料,这些树种树皮粗糙,有利于胡椒蔓枝攀援生长,病虫危害少,树冠稀疏,耐修剪,是理想的活支柱材料和荫蔽材料。


 4. 施肥胡椒支柱处理及活支柱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不同株龄胡椒植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幼龄胡椒和成龄胡椒在施肥的种类、用量和方法上也有差别。


(1) 幼龄椒施肥:幼龄椒主要处于抽生蔓枝、形成树冠、扩大根系阶段,施肥以氮、磷肥为主,勤施或薄施肥料。一般定植后1个月-2个月,植株恢复生长后即可施第一次肥,以施水肥为好。可用腐熟的人粪尿1:10兑水浇苗,一般1年龄椒每30天左右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水肥3公斤-4公斤。随着株龄增大,施肥次数可适当减少,而用量逐年增加。如果水肥浓度不够,每担可加入0.1公斤的尿素。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质量好的水肥或根据植株长势加施复合肥0.1公斤,也可结合胡椒园松土、培土等每次每株施尿素0.1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0.3公斤或复合肥0.2公斤-0.3公斤。冬季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不宜施速效氮肥。11月-12月每株施火烧土10公斤-15公斤,硫酸钾0.2公斤以增强树势,提高抗寒能力。


(2) 成龄椒施肥:成龄椒施肥应根据其开花结果的物候期进行。云南胡椒是放夏花,每年3月开始采摘胡椒,4月底结束。一般每年施肥四次。


攻花肥(第一次肥)


这次施肥主要是促进开花,是获得丰产的关键。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攻花肥要及时施,肥料要充足。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左右施肥,这时期若胡椒园土壤水分不足应先灌水,以5月底以前完成施肥为宜。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80%以上,氮和钾肥的施用量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这次肥应重施。每株施腐熟的农家肥1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尿素0.2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或施水肥10公斤-20公斤,油枯1.0公斤,复合肥0.5公斤。在离树冠15厘米-20厘米处的植株两侧挖施肥沟,沟宽20厘米,深15厘米,施肥后及时盖土,施肥后10天-15天不下雨,要及时灌溉。


辅助攻花肥(第二次肥)


第一次施肥后1个月,即6月下旬施第二次肥,每株施水肥10公斤-15公斤,尿素0.1公斤


养果肥(第三次肥)


第二次施肥后2个月,即8月中下旬施第三次肥。这次施肥以氮、钾肥为主,每株施尿素0.15公斤,硫酸钾0.15公斤,硫酸镁0.20公斤-0.30公斤


养果越冬肥(第四次肥)


11月施养果越冬肥,这次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株施过磷酸钙0.50公斤,硫酸钾0.20公斤,火烧土10公斤-15公斤


5. 灌溉和排水


(1) 灌溉:云南热区,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雨季雨量充沛,多数地区不需要灌水。旱季雨量很少,幼龄胡椒的生长减慢,甚至枯死;成龄胡椒开花结果和果实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引起落果和凋萎,甚至整株枯死,因此,旱季需灌水3次-5次。灌水以沟灌为宜,漫灌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造成土壤侵蚀严重,表层养分流失,严重的会导致胡椒植株根系外露,同时易引起病虫害随灌水传播。


新建胡椒园,建议采用滴灌。滴灌可较沟灌省水50%,较漫灌省水80%,且越是干旱少雨地区,滴灌的节水效果越明显。建立滴灌系统,初期投资大,但后期容易管理,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 排水:云南热区降雨集中,连续降雨易导致胡椒植株发生水害,雨季要做好椒园的排水工作,疏通排水沟,发现积水应及时排除。

    

6. 园地管理


(1) 松土 :除结合除草进行松土外,旱季每次灌水后也应及时松土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每年松土4次-5次


(2) 培土:每年或隔年在冬春季培土一次,每次每株培土1担-2担。幼龄椒在旱季培土,成龄椒结合施攻花肥培土。培土时先清除树冠内的枯枝落叶,在树冠内浅松土后,再将疏松肥沃的表土或山基土均匀地培于树冠下面,培成龟背形,灌水或大雨后不易造成积水。


(3) 覆盖:覆盖有死覆盖和活覆盖两种,覆盖对胡椒生长和产量增加都有明显作用。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建议在胡椒园间种豆科草种平托花生(又称满地黄金),其具有匍匐生长的特性,不需刈割,覆盖效果较好,即能培肥土壤,又能保持水土,是目前建设生态型胡椒园的理想材料;此外,也可利用椒园附近的零散土地,种植一些热带牧草,如象草、臂形草、坚尼草等,这些草种产量高,经常刈割,可为胡椒园提供覆盖材料。


(4) 间作:目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椒园间作模式是胡椒-咖啡间作模式,即在老胡椒园间种咖啡。成龄胡椒植株高2.5米-3.0米,可为幼龄咖啡提供一定的荫蔽,提高定植成活率,在荫蔽条件下,咖啡的主要虫害——灭字脊虎天牛的为害减轻。咖啡定植后第三年即进入投产期,此时,可进行老胡椒更新,即新定植胡椒苗,成龄咖啡植株的打顶高度在1.5米左右,可以为幼龄胡椒提供荫蔽,从而提高了胡椒苗的定植成活率。胡椒从定植至封顶需3年-4年,这一时期,胡椒没有产量,但咖啡正值盛产期,待新植胡椒封顶投产后,咖啡植株的产量已开始下滑,可以逐渐把咖啡淘汰掉。


(5) 除草:椒园杂草应及时清除,建议采用生物覆盖抑制杂草。胡椒园避免使用除草剂除草。


7.  采获加工


(1) 采收:


胡椒植后3年-4年便有收获。目前,云南栽培的大叶种,放夏花,收获期在3月-5月。为减少果实脱落损失,当果穗上的果实转黄并有3粒-5粒成变红即可采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和质量。胡椒果实成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因此收获期长,需分批采收。一般每隔7天-10天采收一次,整个收获期采收5次-6次,最后一次采果时,果实应全部下树,以免影响后期开花结果。


(2) 加工:


① 白胡椒的加工方法

脱粒:把采收回来的果实堆捂2天-3天,然后用木棒敲打脱粒,除去果梗。堆捂的目的是促进果实后熟以及使之更容易脱粒。


浸泡:把除去果梗的胡椒粒放入水池(或装入竹箩、麻袋置于流水中)浸泡7天-10天,直至果皮、果肉腐烂为止,水池的水要求是流动水,或者每天换水1次-2次,浸泡时间不宜太长,这样制成的白胡椒洁白,无异味,质量好。在死水(不流动水或不勤换水)中浸泡后制成的白胡椒,色泽暗淡,有臭味,质量差。


脱皮果皮、果肉腐烂后,将池子的水排干,人站在池中用脚踩踏,或者将浸泡好的果实装在竹箩中用脚踩踏,以除去果皮、果肉。这种胡椒脱皮方法仅适宜小面积的胡椒种植户采用。


漂洗已脱去果皮、果肉的胡椒粒还要用水反复漂洗,把漂浮在水面上层的不饱满的胡椒粒用小筛捞取出来,再用筛清除碎皮和碎碴,直至洗净为止。


晾晒:将洗净的胡椒粒置干净的晒场晾晒2-3天,至胡椒粒充分干燥为止(含水量约14%)。根据群众经验,可用牙咬来判断胡椒是否达到晾晒标准,如咬声清脆,胡椒粒裂成4块-5块,说明干燥已适度。干燥好的白胡椒,经过风选就可装袋。100公斤鲜果可加工出白胡椒25公斤-30公斤。云南主要生产白胡椒。


② 黑胡椒加工方法


将接近成熟或刚成熟而果皮还硬实,颜色尚未转黄的胡椒果穗(或果)直接晒干而成。果穗晒2天-3天后果皮皱缩,用木棒打脱果粒,除去果梗,再充分晒干,便成为商品黑胡椒。黑胡椒一般用成熟的果制成,也可用受寒害或其他原因引起不成熟的果实制成。


(四)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害及防治


(1) 胡椒瘟病:

    

症状:感病主蔓在表土上下20公分左右变黑腐烂,初期导管变黑,后期表皮变黑,会流出黑水,根部变黑,整株枯死。


防法方法:清除枯枝落叶、松土晒土,去死株,石灰消毒;用68%甲霜锰锌、1%硫酸铜株行间土壤消毒。


(2) 根结线虫病


症状: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直接侵入根部引起的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


受害部位呈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结瘤初期呈白色,后转为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旱季根瘤干枯开裂,雨季根瘤腐烂。植株受害后生长停止,节间变短,叶色淡黄,枝节脱落,严重的整株死亡。


防法方法:不选熟地、菜园地、尤其是种过茄子、番茄的地育苗和植椒;


定植胡椒前应使胡椒园土壤充分暴晒,利用高温杀灭线虫;对已感染线虫的植株可用500倍-1000倍液的阿维菌素灌根防治。


(3) 花叶病


症状: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染病植株矮小,嫩叶变小,黄化或花叶,叶片皱缩、卷曲或畸形。主蔓节间缩短,花序萎缩,果穗短而小,结果不正常,产量很低。


防治方法:新植区要严格检疫,杜绝带病种苗向新区传播;避免在重病园或病株上切取种苗;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4) 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叶片病斑呈多角形水渍状,扩散后中间呈褐色,边缘变黄。


防治方法:用无病苗、营造防护林、摘除病叶、剪去病枝;用1%波尔多液77%可杀得、72%硫酸链霉素200倍液


2. 主要虫害及防治


(1) 介壳虫类


症状:介壳虫类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和主蔓吸根,使植株生长不良,并可引起煤烟病,喷波尔多液过多,容易引起介壳虫发生。


防治方法:减少波尔多液喷施次数,保护天敌,用噻嗪酮800倍-1200倍液或啶虫脒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喷2次-3次


(2) 蚜虫


症状:蚜虫主要危害嫩叶、嫩枝、花等。


防治方法: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2000倍液、啶虫脒1000倍-1500倍液或抗蚜威2000倍-4000倍液,效果都较好。


三、种植胡椒需要注意哪些?


(一)胡椒怕积水,胡椒苗圃及种植地一定要修建排水沟;


(二)胡椒怕寒冷,冬季胡椒一定要注意防寒处理及施肥;


(三)胡椒适时修剪及绑蔓是胡椒快速封顶投产的管理措施。


以上就是胡椒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巧,具体问题也可以拨打12580-8热线电话(仅限云南省内移动用户),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咨询。


撰稿:陈全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饲用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绍斌